入门者
发表于 2013-1-23 19:14:15
引自249#大鼻山 :大电流100A的,接地电阻要求0.5欧以下;1000A的,要求0.05欧以下。
1000A的,对于高压侧为10kV小容量路灯变电所来说,绝大多数状态下,是脱离实际的。
先说一下在上级变电站低阻抗接地系统(大电流接地系统),10kV终端变电所初级三角形接法时,产生1000A接地短路电流的条件。这时每相对中性点电压为5774V,要产生1000A接地短路电流,回路阻抗必须等于5.774欧。
再来分析接地短路电流回路阻抗大小。
论文中设定RE=4欧,即使电缆阻抗等于零,上级变电站接地电阻必须为1.774欧,现实吗?
电缆阻抗与电缆截面和长度有关。
400kVA变压器,初级三角形接法,每相额定电流为14A,如果变压器负荷率为0.7,实际工作电流为9.8A。按正常选电缆截面,用10平方毫米电缆,有极大的裕量,10平方毫米铜芯线线路电阻为2.04Ω/km。
我们这里,路灯变电所还采用200kVA变压器,实际工作电流更小。
路灯变电所也应满足设置在负荷中心的要求,如果路灯变电所供电半径为1km,在长街上设置变电所,第一个离上级变电站为1km,第二个离上级变电站为3km,第三个离上级变电站为5km,......。
按10平方毫米铜芯线线路电阻为2.04Ω/km考虑,可见第二个路灯变电所供电线电阻已超过6欧。
按上分析绝大多数路灯变电所接地故障电流小于500A。
大鼻山
发表于 2013-1-24 08:02:43
引自249#大鼻山 :大电流100A的,接地电阻要求0.5欧以下;1000A的,要求0.05欧以下。
1000A的,对于高压侧为10kV小容量路灯变电所来说,绝大多数状态下,是脱离实际的。
先说一下在上级变电站低阻抗接地系统(大电流接地系统),10kV终端变电所初级三角形接法时,产生1000A接地短路电流的条件。这时每相对中性点电压为5774V,要产生1000A接地短路电流,回路阻抗必须等于5.774欧。
再来分析接地短路电流回路阻抗大小。
论文中设定RE=4欧,即使电缆阻抗等于零,上级变电站接地电阻必须为1.774欧,现实吗?
电缆阻抗与电缆截面和长度有关。
400kVA变压器,初级三角形接法,每相额定电流为14A,如果变压器负荷率为0.7,实际工作电流为9.8A。按正常选电缆截面,用10平方毫米电缆,有极大的裕量,10平方毫米铜芯线线路电阻为2.04Ω/km。
我们这里,路灯变电所还采用200kVA变压器,实际工作电流更小。
路灯变电所也应满足设置在负荷中心的要求,如果路灯变电所供电半径为1km,在长街上设置变电所,第一个离上级变电站为1km,第二个离上级变电站为3km,第三个离上级变电站为5km,......。
按10平方毫米铜芯线线路电阻为2.04Ω/km考虑,可见第二个路灯变电所供电线电阻已超过6欧。
按上分析绝大多数路灯变电所接地故障电流小于500A。
入门者 发表于 2013-1-23 19:14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原文只是按照DL/T620-1997,将100A~1000A的归为大电流接地系统,并没有去详细讨论100A占比多少,500A占比多少,或者1000A占比多少。因为,这种占比丝毫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讨论占比,毫无意义。
现在不提规程规定的上限1000A,就说你提到的500A吧:此时需要0.1欧的接地电阻。你如何得到?
大鼻山
发表于 2013-1-24 08:16:36
作一数学模型,变压器中心点为一无阻抗水平线,再在其下方作一条大地线,然后在在二条线之间画上20只电阻,表示20条放射式接地扁铁的工频接地电阻(这里已忽略了变电所本身的接地电阻)。这就是欧姆定率运算法则中的并联电路,如果20只电阻相同,只要其阻值小于1欧,那并联值也小于0.05欧。
土壤电阻率为100Ω*m时,采用40*4mm镀锌扁钢埋地敷设,长度90m,接地电阻约2Ω。
我们这里周长200m左右的厂房,自然接地电阻已在1欧以下了,
每一支路,900m接地扁钢的接电电阻还会达不到1欧以下?如果能到,那0.05欧也能达到入门者 发表于 2013-1-23 18:41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醒醒吧,象牙塔里钻出来吧,老兄!别理想主义了。在老兄的概念里:十字型接地极电阻,肯定是一字型接地极的1/2?米字型接地极电阻,肯定是一字型接地极的1/4?……,20条接地线叠合的接地极电阻,就肯定是一字型接地极的1/20?
入门者
发表于 2013-1-24 09:13:15
本帖最后由 入门者 于 2013-1-24 10:02 编辑
引自257#大鼻山 :
256#论点是,路灯变电所接地短路电流为1000A是脱离实际的,其他分析是论据。
你没有反驳上述论点和论据,是否承认该论点和其论据是对的。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3-1-24 09:27:27
非要把大地弄成一个精密电阻不可了,不懂就是不懂。怎么讲道理都是讲不通透的。
这根本就不是接地理论。
入门者
发表于 2013-1-24 10:13:04
引自258#大鼻山 :
先请教一个问题
论文中要求独立,二点之间多远,才能“以确保二者在电气上独立”。
大鼻山
发表于 2013-1-24 11:54:35
256#论点是,路灯变电所接地短路电流为1000A是脱离实际的,其他分析是论据。
你没有反驳上述论点和论据,是否承认该论点和其论据是对的。入门者 发表于 2013-1-24 09:13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1000A也是DL规程的规定。我想它绝对不会无中生有。比如10KV配电半径较短时,就完全可能达到1000A哟。
大家总以380V的眼光和思路,去虚构和假想10000V配电网,可能要留下笑话的。
到底应为100A,还是应为1000A,不是文中论述内容。
大鼻山
发表于 2013-1-24 11:57:51
引自258#大鼻山 :
先请教一个问题
论文中要求独立,二点之间多远,才能“以确保二者在电气上独立” ...
入门者 发表于 2013-1-24 10:13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我在前面帖子已经说过不下一次了哟:文章原来是有这方面内容的,但碍于篇幅过长(目前发表内容,已超8000字),所以删节了。等以后另文探讨
入门者
发表于 2013-1-24 19:56:00
引自262#大鼻山 :到底应为100A,还是应为1000A,不是文中论述内容。
连这个都没有搞清楚,即得出“大电流接地系统,TN系统低压侧无总等电位联结时,变电所就要分设接地”之论断,太离奇了。
大鼻山
发表于 2013-1-24 22:30:32
引自262#大鼻山 :到底应为100A,还是应为1000A,不是文中论述内容。
连这个都没有搞清楚,即得出“大电流接地系统,TN系统低压侧无总等电位联结时,变电所就要分设接地”之论断,太离奇了。
入门者 发表于 2013-1-24 19:56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严格说,你这段黑体字只是GB/T50065-2011的论断;
而拙文关于此问题的观点,在“结语”第b条表述得很完整:采用TN系统时,为消减高压侧接地故障影响:① 变电所共用接地时,须在负荷侧低压装置处设置总等电位联结(首选),或大幅降低变电所的共用接地电阻(或降低高压侧接地故障电流),以使0.5 R E×I E < 25V;② 采用变电所分设接地。
大鼻山
发表于 2013-1-24 22:32:14
天衣无缝、左右逢源;想让我入彀,有点难啊!哈哈{:4_125:}{:4_112:}
大鼻山
发表于 2013-1-24 22:39:47
入门者辛苦了这些天,还是没跳出拙文结语第b条之论断哟。{:4_114:}
入门者
发表于 2013-1-25 09:23:18
引自262#大鼻山 :比如10KV配电半径较短时,就完全可能达到1000A哟。
王老的书第二版图12-2,接地变压器中性点还通过10欧的小电阻再接地,再加上接地电阻,这二个电阻之和已超过11.548欧,即使终端变电所接地电阻和线路电阻都等于0,接地短路电流也小于500A,怎么能武断地认为“就完全可能达到1000A哟。”
入门者
发表于 2013-1-25 09:26:13
引自258#大鼻山 :醒醒吧,象牙塔里钻出来吧,老兄!别理想主义了。在老兄的概念里:十字型接地极电阻,肯定是一字型接地极的1/2?
对接地,我已懂得太少了,看来大鼻山大专家比我懂得还少。
起码有二部专著论及接地电阻组合时计算方法之一----利用系数法,清华大学博导何金良等专著《电力系统接地技术》,有关杆塔接地电阻计算,有水平射线接地装置的利用系数表。
查表十字型接地极,当每臂长度为40m时,利用系数为0.85,已大于1/2。接地极长度越长,利用系数越高,接地极长度为1000m时,利用系数可接近1.0了。
入门者
发表于 2013-1-25 09:59:28
引自267#大鼻山 :入门者辛苦了这些天,还是没跳出拙文结语第b条之论断哟。
听其声,观其行。
“(或降低高压侧接地故障电流)”,到现在还在坚持论文中的1000A论点,论文中降低高压侧接地故障电流措施你写了吗?
“或大幅降低变电所的共用接地电阻”,到现在还在坚持论文中的“但如此小的电阻,不易得到。”论文中降低接地电阻措施你写了吗?
即用大量篇幅大谈特谈“分设接地”。
结论与论文中内容相符吗?看了整篇论文,感觉中心议题只有二点,“等电位”与“分设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