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
发表于 2010-11-3 02:13:22
上海供电局TT制工作没做好,不仅丢上海的脸,更丢中国人的人。————这个高度太高了。。。
尺先生不必为此承担什么,工作做好没做好和你的关系也不大。。。。
请你来灌水的,不是请你来认错的不是。。。 ...
冷若冰 发表于 2010-11-2 22:43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明知是李总,叫人家尺先生,难听不?
老冷,有点责任心和公德心好不好?
您自己灌水也就罢了,别让别人都来陪你灌水啊
您自己灌水能否也适当点啊?
阿斯
发表于 2010-11-3 02:20:16
总算把这个长帖子看完了,好家伙,花我几个小时!
阿斯受教了。
似乎有些问题尚需专家们(包括论坛里的)继续深入研讨
建议两位李总如果情况允许的话继续深入研究并撰写相关论文
相信有这么多有责任心、善于思考研究的同行的努力
中国的建筑电气想不发展都不行,而且很可能是大发展
加油,各位!
冷若冰
发表于 2010-11-3 18:19:25
明知是李总,叫人家尺先生,难听不?————我不也叫你阿斯嘛。。。。。坛子就是坛子。。。
对了,我得管他叫:尺头,知道什么是尺头不,阿斯。。。。
我觉得吧,人家做贵宾都是给咱们面子,做尺头,就是人家有面子了,阿斯,这个道理你可能不明白的了。。。
有请尺头,里边请。。。。。。够派吧!!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0-11-3 23:09:02
明知是李总,叫人家尺先生,难听不?————我不也叫你阿斯嘛。。。。。坛子就是坛子。。。
对了,我得 ...
冷若冰 发表于 2010-11-3 18:19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冷先生拿第一果然是有道理的,这张嘴啊,太能说了不是?
再答大鼻山:
大鼻山和我一样,是个急性子,呵呵。
不急不急,我们慢慢来分析。
1、关于TT制问题:
大鼻山敏锐地发现GB16895.21-2004(idt IEC60364-4-41:2001)/413.1.4.1规定的欠妥,这个问题连IEC TC64主席(法国人)也不得不承认它写得不够清晰,但不妨碍我们对问题的实质进行分析。
个人意见:
(1)GB16895.21-2004(idt IEC60364-4-41:2001)/413.1.4.1规定应该与GB16895.11-2001(idt IEC60364-4-442:1993)图TT-a、TT-b放在一起对比分析和理解。
(2)即便差错率较低的GB16895系列标准,也不免会出错:请注意GB16895.11-2001(idt IEC60364-4-442:1993)图TT-a,在受电侧,制图人员不慎将N线画成重复接地(多打了个圆点。声明:是中国的GB16895.11-2001图TT-a有误,IEC60364-4-442:1993没有将N线重复接地)。
(3)GB16895.21-2004(idt IEC60364-4-41:2001)/413.1.4.1“受同一保护电器保护的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应连同其保护导体一起接至这些部分共同的接地极上”,若加一个定语“每一处所有外露”来理解的话,估计大鼻山就不至于寝食难安了。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0-11-3 23:10:01
回复 183# 冷若冰
还是举两个实际例子说明吧:
a. 就以TN-S(或TN-C-S)制低压配电系统,由建筑物配出局部TT制供室外路灯实施接地来说,出建筑物的配电电缆既不能配出PE线(否则做不出TT制),又不能采用全线穿钢管将路灯金属外壳与建筑物的接地装置联通(不是TT制了),同样也不能将配电电缆的铠装外皮将路灯金属外壳与建筑物的接地装置联通(也不是TT制了)。
以1个配电回路(建筑物内的路灯配电控制箱的馈线开关采用设置了RCD)供15个路灯举例,有两种设计方法——
第一种做法:
以3L+N配电电缆配出,且自始至终该配电电缆中不设PE线,但每一盏灯的“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应连同其保护导体一起”接至其所对应设置的接地极上:即15个路灯有15个接地极(互相之间没有关联),每个路灯发生的接地故障,其前端(通常在建筑物内的路灯配电控制箱)RCD均满足动作灵敏度即可。
第二种做法:
以3L+N配电电缆配出,自第1个路灯开始,配电电缆开始加设专用PE线(3L+N+PE、最后两盏灯分别为:2L+N+PE、L+N+PE),这时候,接地极可以在第1个路灯和第15个路灯的任意一个路灯处设置,只要保证任意一个路灯发生接地故障,其前端(通常在建筑物内的路灯配电控制箱)RCD均满足动作灵敏度即可。
在第二种做法情况下,GB16895.21-2004(idt IEC60364-4-41:2001)/413.1.4.1 “受同一保护电器保护的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应连同其保护导体一起接至这些部分共同的接地极上”的规定,就相对容易理解些。
但是,若有个别审图人员以GB16895.21-2004(idt IEC60364-4-41:2001)/413.1.4.1条款规定室外路灯做局部TT时必须按第二种做法设计,按第一种做法设计就不让通过审查,个人意见认为属于比较机械、教条地审图,应该是不对的。审图不能以某一条描述不够清晰、不够完善的规范条款作为依据机械、呆板地来审查施工图设计,而应以施工图设计是否做到了符合规范所要求的安全、可靠、合理的原则来审图。
不时听到反映有个别或审图人员、或供电局监察人员、或气象局审查人员、或消防建审人员提出的要求有违常理甚至违规的要求,只能说明这些审图的人的意见错了。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0-11-3 23:10:28
回复 183# 冷若冰
b. 若以农村不是重要负荷、较为分散的的几个供电点以TT供电为例,假设A点为变电站,箱变或PC柜内的低压馈线开关采用设置了RCD,100m处B点有3台临时稻谷脱粒机,离B点50m的C处有2台排水泵,若以1路供电线路带B、C点的供电,从载流量、供电容量、电压降等没有其他问题为前提分析,则完全可以选择如下配电电缆:
a.A→B、B→C均采用4芯配电电缆:3L+N;
b.B点设一处接地极,3台临时稻谷脱粒机“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应连同其保护导体一起接至这些部分共同的B点接地极上”; C点设一处接地极,2台排水泵“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应连同其保护导体一起接至这些部分共同的C点接地极上”。
c.B或C处任一场所发生接地故障,都能满足箱变或PC柜内的低压馈线内RCD的接地故障动作灵敏度要求。
大鼻山,这样解释,没有问题吧?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0-11-3 23:11:22
回复 183# 冷若冰
2、关于室外路灯SELV应不应该采用25V的问题:
a.室外环境相对恶劣,下雨下雪、地面极端潮湿乃至积水也是寻常之事。夏季雨天小孩贪玩淋个通身湿透也不是不可能。
我小时候大概也可以归为比较贪玩一类的人,夏天在外打水仗,弄得一塌糊涂回家也不是没有。
所以,在室外环境下的路灯,SELV用25V作为限制值,保险一点做设计,既不难,也安全,无可厚非啊。
b. 再说,JGJ16-2008《民规》在这方面,也是有相关规定的。
请大鼻山看一下《民规》12.4.6 TT系统中,若采用RCD保护器时,原R≤50/Ia的计算公式改变成为了R≤25/I△n(I△n的单位应将mA改为A,有小差错)。
不知道大鼻山怎样看待这个计算公式?
我个人意见认为这个公式不错,定此原则的人估计是动了脑筋的:
以这样的原则进行设计,不难!也安全可靠!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0-11-3 23:11:42
回复 183# 冷若冰
2、关于室外路灯SELV应不应该采用25V的问题:
a.室外环境相对恶劣,下雨下雪、地面极端潮湿乃至积水也是寻常之事。夏季雨天小孩贪玩淋个通身湿透也不是不可能。
我小时候大概也可以归为比较贪玩一类的人,夏天在外打水仗,弄得一塌糊涂回家也不是没有。
所以,在室外环境下的路灯,SELV用25V作为限制值,保险一点做设计,既不难,也安全,无可厚非啊。
b. 再说,JGJ16-2008《民规》在这方面,也是有相关规定的。
请大鼻山看一下《民规》12.4.6 TT系统中,若采用RCD保护器时,原R≤50/Ia的计算公式改变成为了R≤25/I△n(I△n的单位应将mA改为A,有小差错)。
不知道大鼻山怎样看待这个计算公式?
我个人意见认为这个公式不错,定此原则的人估计是动了脑筋的:
以这样的原则进行设计,不难!也安全可靠!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0-11-3 23:12:12
回复 183# 冷若冰
3、关于大鼻山“冷眼相看”有关于大电流(小电阻)接地系统问题
我估计大鼻山说的是比较生气的话,与大鼻山一贯风格不符。
大鼻山理应热心关注才与其一贯的行事作风相符。。
本人跟帖就是有感于大鼻山古道热肠,发现上海、苏州(江苏)TT制没做好,着急发出要求重视的呼吁,其伪TT的结论没有下错,我支持。
至少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帖子。
但是,10kV系统不光有小电流接地系统(共地、不共地两种情况没有多大区别),也有大电流(小电阻)接地系统,而大电流接地又分共地、不共地两种情况,在其后低压侧AC380V采用TT制的情况下,必须予以区别对待和处理。
TN、TT、IT各自有存在的必要,大概这无需赘言。
10kV大电流接地系统共地后,牵涉到高压侧发生接地故障后的应力电压是否能够做到TT制接地型式下低压设备绝缘水平能承受、不致被击穿的问题。
TT系统的Uo+1200V的取值是一个多方妥协的结果,因为必须做到各方的施工难度、经济利益、制造水平、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所以,建议大鼻山看看GB16895.11-2001(idt IEC60364-4-442:1993)表44A,这是必须遵守的。
今年4月份黄妙庆老先生抑制不住愤怒、拍案而起,与王厚余两人与供电局编制人员争得面红耳赤,其中就有GBXXXXX《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修编准备升格为国标)编制人员对10kV大电流接地系统高压侧共地后发生故障影响到AC380V低压侧不够了解的一个原因,由于这涉及低压设备、电缆的耐压水平问题,计算公式不控制住,接地电流与接地电阻没有按IEC标准设计,10kV高压侧故障,AC380V低压侧就有绝缘击穿隐患。
原DL/T621-1997有好几处设计规定存在问题,所以才会有激烈争论。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0-11-3 23:12:42
回复 188# 尺短寸长
4、关于大鼻山说某大人物没有举例讲明RCD的设计取值问题
大鼻山有王老的《500问》在手,而我看到的却并非如此。
《500问》的8.2结尾就有举例(P47);
《500问》的20.24也有详图举例(P155);
注:《500问》的图20.24时差没有按GB13955-2005做到0.2s。但由于时差0.2s很容易实现,我也就接受了,省得某些审图机构以GB13955-2005卡图不让通过审查(GB13955-2005也是错误多多,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我认为《500问》图20.24的末级0.04s、中间级≤0.15s(S型:含义是最小不动作时间为0.05s)选择性配合不存在问题,中间级的RCD(S型最小不动作时间为0.05s)与末级0.04s配合是满足要求的,要怪只能怪GB13955-2005没有规定好。
《500问》的20.24更有附录C对IEC标准的一些介绍,如BE1~BE4加工或储存的物质的性质分类,若按规范需要设置防范电气火灾的RCD,BE2场所的RCD应做到I△n≤500mA,但BE1场所取1A、3A乃至30A来满足接地故障都是没有问题的。
《500问》虽没有单独将独立电业站TT制馈线RCD画出来,但难道《500问》的图20.24还没讲明白么?难道还不够清晰?
我觉得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
TT系统接地故障保护若采用RCD,无需关心接地故障电流是多大,我们是利用R≤25/I△n的公式,只要协调好R、I△n,使发生接地故障后开关能跳闸保护(如室外路灯的接触电压不超过25V,一旦超过即刻跳闸,人身安全无虞),消防回路能报警(采用100mA、300mA或500mA甚至1、3、5、10、20、30A,得根据不同建筑工程确定),不就解决问题了?
王老岂能在一本书里举不同工程案例来写,要不然,此《500问》得出丛书才行。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0-11-3 23:13:15
回复 183# 冷若冰
5、关于大鼻山说R ≤0.29R∑(U ≤50V)、R ≤0.13R∑(U ≤25V)推导简单、IT系统不适用实际工程等言论
有句话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对这句话,有多种不同理解和解释。
以应急柴油发电机做IT系统为例,在中国应急电源中未普及采用,有多种原因:有不够了解的;有不愿多化点时间掌握的、想偷懒的;有想省点投资的;还有就是错误地认为没有存在必要的,等等,不一而足。
对了吗?未必!
柴油发电机作为自备电源,分为备用电源用和应急电源用;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电源用首选采用IT系统,不宜采用TN或TT系统。
大鼻山不是下载了西门子《电气安装技术手册》么,可以查查此书。
请大鼻山再考虑考虑。
至于相线接大地故障的R ≤0.29R∑(U ≤50V)、R ≤0.13R∑(U ≤25V)推导太简单,有没有更胜于王老的言论和观点,请大鼻山提供给我们学习学习,这确实需要我们随时随地学习新东西、新知识。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0-11-4 00:13:11
回复 182# 阿斯
阿斯,是否可以求求将网站设备升升级啊,有时候上线太慢了。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0-11-4 00:15:33
站长:网站设备能升级吗?
admin
发表于 2010-11-4 17:44:40
站长:网站设备能升级吗?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0-11-4 00:15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李总的反馈!
有时侯确实存在访问速度慢的问题。这可能与网站程序有关,我们现在正在协调技术支持处理。如果网站服务器不能满足网站的需求,肯定会考虑升级的。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0-11-4 18:41:48
回复 194# admin
谢谢站长,辛苦了!{:4_95:}
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