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者
发表于 2016-5-12 09:24:47
回52#楼尺短寸长贵宾的发言: 室温测试与短路测试,是不是两种测试?
问出这种问题,说明基础知识不扎实,要想成为名符其实的贵宾,要加强学习啊!
不知你知不知道《低规》附录A的k计算公式,内有两种温度,一种叫初始温度,BV型导线的初始温度为70度,这是导线满载时的 温度,要达到该温度,从持续载流量表,查表可知环境温度35度时,带电导线2根,BV2.5持续载流量为22A,即导线长期持续电流为22A,会温升35度,达到70度。这也含有当电流大于22A,即超载时,温度才会超过70度。
C16微断,保护多大的计算电流呢?根据本人常用在13A及以下线路,为了配电箱减少微断种类,最低用到6A,不会违规用到22A。
发热量 Q=I·I·t,焦耳-楞次定律应该知道吧。13A与22A的发热量的比值=13x13/22X22=0.35,22A温升35度,13A,温升多少度,请贵宾先生帮算算了,但不会结果为140度,使线路电阻达到20度时的1.5倍吧!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6-5-12 09:39:44
问出这种问题,说明基础知识不扎实,要想成为名符其实的贵宾,要加强学习啊!
嗯。牢记入门者语重心长的教诲。
看来 ABB《低压配电电气设计安装手册》(原书第四版)编著者和《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编制人都得检讨检讨:提出这种要求,说明基础知识不扎实。
不知 ABB《低压配电电气设计安装手册》(原书第五版)和《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会不会按基础知识扎实的入门者认为的那样,修正“这种脱离实际的错误理念”,别再继续“误导建筑电气界”。
拭目以待吧。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6-5-12 10:01:21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6-5-12 10:03:04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6-5-12 10:56:53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6-5-12 10:03
三版158页表中数据。
*1.5表示,短路时,导体温度保持在160度时的稳态电阻。
160度,是20度时电阻的1.5倍 ...
按三版推算:
*1.5表示,短路时,导体温度145度,是20度时电阻的1.5倍。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6-5-12 10:59:21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6-5-12 11:02:50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6-5-12 11:12:19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6-5-12 11:02
导体温度145度
这是籍籍无名温度,不会采用这个温度的。系数计算我知道是1.6倍。但是,我还是认可三版的数 ...
各有各算法,书本上的参数,不可能完全一样。
按三版参数算,算出来的就是145度。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6-5-12 11:20:48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6-5-12 11:23:35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6-5-12 11:20
1.5应是计算误差或小数取舍后,保留的数据。
与145度,半毛钱关系也没有。籍籍无名温度,绝不会应用到工程 ...
说的本就是:
按三版推算……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6-5-12 11:25:56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6-5-12 11:02
导体温度145度
这是籍籍无名温度,不会采用这个温度的。系数计算我知道是1.6倍。但是,我还是认可三版的数 ...
1.6倍,推算得出的温度就是170度了,可能吗?
qsy
发表于 2016-5-12 12:05:07
zz_1973 发表于 2016-5-11 19:15
前面算错了,惭愧,又一次成了自己鄙视的那种人!
19:05纠正后的结果:
短延时才乘1.5的温升系数吧。瞬动按配3的第553页,表9-80,2*7.981=15.96算就行吧。
C型曲线最大10倍脱扣,已含20%的制造误差了吧,1.3倍的系数可减到1.1。
这样就是 51*20.64 *1.3 /(15.96*1.1 )=77.9米。
入门者
发表于 2016-5-12 14:10:55
本帖最后由 入门者 于 2016-5-12 14:12 编辑
回92#楼尺短寸长贵宾的发言: 拭目以待吧。
不用了。
建筑电气界大牌还少吗?
大牌王金元、丁宏军,还振振有词:主编的火规是正确的。
希望尺短寸长贵宾不要成为类似的大牌。
ABB的资料问题多,本论坛版块--开关电器设计与应用,贴子“PR222DS/PL过载保护脱扣误差认定”及“断路器的脱扣曲线怎么理解?”有ABB错误之处。
入门者
发表于 2016-5-12 14:25:46
本帖最后由 入门者 于 2016-5-12 14:29 编辑
回92#楼尺短寸长贵宾的发言: 拭目以待吧。
再举一个例子,按贵宾的设计取相保电阻的理念,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建筑电气》2015-第5期配电极限长度,作者好像是论坛yangyang什么的坛友,这篇论文观点与贵宾一脉相承,就用其地下车库照明的例子。线路长度最大48.5m(与62mx0.8=49.6m,几乎一个模子出来),微断用C16,计算电流9.1A。估计是他设计的。
该文是典型的“本本主义”之作,不经头脑思考,不管客观条件,随意乱套用公式,漏洞百出。这是必然结果。
其它资料不全,按一般设计给于假设完全。按4m一灯布置,共设12盏灯均布。按论作者和贵宾理念,末端灯处短路160A时,线路电阻必须x1.5倍系数。
变、变、变,变成另一种状态,即第一盏灯处发生短路,线路长度为1/12,短路电流也增至12倍,高达12x160A=1920A,发热量增至144倍。这是绝热状态,如果160A能使导线温度升至140度以上是正确的话,那么,第一这么大加热量,铜导线已接近熔化点,绝缘层已超过熔化极限点,起火了;第二,相保电阻还会是1.5倍的系数?
请教尺短寸长贵宾,1.5在这种近端短路时还适用吗?
zz_1973
发表于 2016-5-12 17:02:21
qsy 发表于 2016-5-12 12:05
短延时才乘1.5的温升系数吧。瞬动按配3的第553页,表9-80,2*7.981=15.96算就行吧。
C型曲线最大10倍脱扣 ...
1.3的系数不能动,这是规范。
1.5的温升系数似乎可以商量,毕竟不是规范。但是短路时接触电阻不一定为0,我猜测接触电阻会有一个从大到小的变化,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接触电阻才会为0,这个接触电阻该怎么取值?没有依据。有依据就是第三版的1.5的系数。那就按照这个依据来算喽。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