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查看: 8697|回复: 11

[求助] 还是接地网格的疑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7 12: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
本帖最后由 8wy7843 于 2013-11-7 14:30 编辑

最近一直纠结于接地网格的设置问题。

如一个厂房轻钢结构,长方形,长100米,宽40米。该建筑在最外圈设有钢立柱(请教了下做结构的,说内部可不设钢柱,整体荷载可通过钢梁传递至四周钢立柱)


那这么情况下,是否需要将扁钢敷设在车间内部的垫层内?

想不明白为何要考虑接地网格,是从跨步电压考虑,还是从局部的接触电压考虑?

看了王老的书,还是没明白地面等电位的作用。
QQ图片20131107122625.jpg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发表于 2013-11-7 13: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接地问题一直是老大难,从建国到现在,争论不休,真是国之悲哀啊!
我个人的理解:通常做法是不大于20m的网格,就是形成一个等电位面,与大地充分接触,使接地电阻尽可能的小。为什么是20m这个问题真还没见到谁说清楚过,就当是独立地之间的间距吧。至于跨步电压对应低压没什么作用,高压解决跨步电压都是在配电室里做,实际上做的也不多,好多都是用绝缘橡胶垫。
回复 鲜花 1 鸡蛋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4: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8wy7843 于 2013-11-7 16:08 编辑

有跨步电压的想法,是受了雷规的影响。

对于这种大空间的,中间无防雷引下线,自然也就没了跨步电压的影响。

对接地网格想法,主要是考虑设置的目的。

像大厂房,我不设接地网格,因为脚下就是大地,本身就起到很好的导电作用。 就类似我们在室外行走一样(室外路灯等设备,相当于建筑物内的用电器)


至于,为何王老考虑建筑内设接地网格:

我个人想:是否因为建筑物是有层数的,人不是直接接触在大地上,需要一个媒介将其连通,然后就对楼板内的钢筋有了要求。(理解错误)
发表于 2013-11-7 15: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雷电是有跨步电压要求的,对于室内往往地面有结构钢筋,大多数能满足规范要求。你摘录的文章总等电位的连接,王老没说这个钢筋怎么做,绑扎还是焊接,比如20层楼,10的楼板内肯定有钢筋,但结构施工时的钢筋连接是否满足等电位的需求,还没见哪个人给出实测结果。普通民建除了最底层,其他楼层根本不用特殊连接。工厂就看情况了,千差万别,范围太大。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6: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8wy7843 于 2013-11-7 16:55 编辑

纠结了,刚在一位前辈那得到一点启发,不知道对不对。


关于接地网格,最好还是设成屋面接闪器网格大小,在建筑物遭受雷击时,从顶层分流,也可从基础层分流

原话如下:

IEC62305-3是要求有防雷等电位的,一般工程上将其处理为网格,以均衡雷电流分流,但未给出网格大小规定。({:titter:}别怪我啊
发表于 2013-11-8 10: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诸如此类的问题,为何专家们就不直接找一个建筑物实际测试一下?
     
发表于 2013-11-8 12: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IEC早期的观点,没有被写入5-54,说明内部有不同认识。目前,TC 81对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已有新的措施,GB50057-2010也做了相应修改。故没有必要一定按这个网格去做。
     
发表于 2013-11-8 14: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谢谢指教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16: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别人说气象局规范里面有接地网格的要求,摘录如下:

QX/T 106-2009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


QQ图片20131108164412.jpg

评分

参与人数 2E币 +11 收起 理由
zoegirl + 1 很给力!
大鼻山 + 10 我赞同这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2 鸡蛋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0 16: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8wy7843


    这个是不错的资料。
     
发表于 2013-11-13 19: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9楼表格数据执行吧。花费很小(几百块钱),却解决大问题。
     
发表于 2013-11-13 20: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不要按9楼这个规范做。这个规范争议挺多,问题不少。就这条也有不少问题。
1  就规范而言,“地梁”这个术语太俗了。
2  基础梁如何设置,网格的情况差别很大,不可一概而论。有的内部没梁,有的整个一个筏板,筏板内的网格做接地网格效果好得很,为什么“应”采用两条钢筋呢?
3 两条16的钢筋是最低要求吗?和GB50057一致吗?
4 “敷设在非混凝土内的圆钢应采用热镀锌”。。。和GB50057差别有点大啊。
5 没有模型,不好确定接地网格的大小,表6就直接按屋顶的网格,理论依据何在呢?有个成语叫盲人摸象。
做为技术措施,仅做参考,还是可以的。做为规范,确实太那个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5 23:37 , Processed in 0.101134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