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楼主: 尺短寸长

[求助] 更加疯狂的苏州供电局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5 15: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什么是“TT”系统;什么是系统接地;什么是保护接地;什么是重复接地这几个根本算不上“学问”的概念不能达成共识的情况下,确实是没什么可讨论的,也确实是在“瞎谈”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10 收起 理由
尺短寸长 + 10 系统接地、保护接地、重复接地。。。唉!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15: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平平淡淡是供电局的朋友,探讨一下没有坏处。

N中性线重复接地危害多多,绝不可以的。建议看看王厚余先生的书,就能明白。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15: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低压电气装置规程》DB32/T989—2007
2007-07-01发布
2007-09-10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18  接地装置
。。。。。。
18.4.5  中性线的重复接地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建筑物进户处应装于第一支持物的下方;
b) 除用户有自备发电机另有要求者外,应将接户线的中性线(N)、进户中性线(N)、保护线(PE)和第一支持物的接地线连接在一起并与接地体相连;
c) 重复接地线的最小截面,采用绝缘铜绞线时应不小于10 mm2,并应穿硬塑料管保护,保护管的长度不应小于2.5m,管子应用管卡固定在墙上,固定点不少于四个,采用圆钢、扁钢时亦应符合表44的规定。
发表于 2012-3-5 15: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不要提王老了吧。王老懂的什么呢?
电容电感元件在交流电路中相位超前与滞后,王老是说不清楚的。王老在直流电路的分析也不过是略知皮毛的水准。

TN-C-S系统,没有说中性线是不可以接地的。有时甚至是无法避免的事。
TT系统,也没有说中性线是不可以接地的。中性线能在电源侧接地,就能在其他地方接地。

1、由变配电所引出一条电缆,至ABC三个建筑物,按TN-C-S配电方式。分别在ABC总与电箱处设PE与N分界点,这是正常的做法。如果在A建筑物处只做一处接地,BC两建筑物由A引出就是三相四线TN-S。这样做有什么优越性吗?
2、由变配电所引出一条电缆,至ABC三个建筑物,要求实现 a.设备端外壳接地。b.过流保护兼作接地故障保护。还只有人家电网公司那一套能实现。
现在要讨论这算不算,TT系统的问题。我认为这算的。因为TT系统只说接地极的问题。没说中性线的问题。这是两种供配电技术。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1 收起 理由
尺短寸长 + 1 好的好的,下次不提下次不提。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15: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苏州市供电局就是依据这本江苏省地方推荐性标准的接地装置要求,对建筑电气设计人员提出要求的。

但是,这条“N中性线的重复接地”规定,是极其荒谬、极其错误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16: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PEN线重复接地和N线重复接地,绝非一回事!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16: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4# 平平淡淡

1、由变配电所引出一条电缆,至ABC三个建筑物,按TN-C-S配电方式。分别在ABC总与电箱处设PE与N分界点,这是正常的做法。如果在A建筑物处只做一处接地,BC两建筑物由A引出就是三相四线TN-S。这样做有什么优越性吗?
2、由变配电所引出一条电缆,至ABC三个建筑物,要求实现 a.设备端外壳接地。b.过流保护兼作接地故障保护。还只有人家电网公司那一套能实现。

平平淡淡注意:
上述的ABC三个建筑物实施TN-C-S系统,是分别在建筑物进线处的“PEN线重复接地”而非“N线重复接地”,两者有本质上的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16: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PS
上述供配电系统是TN-C-S系统,不是TT系统。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16: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平平淡淡回看1#楼——
苏州市供电局不是要求TN-C-S系统的“PEN线重复接地”,而是要求TT系统的“N线重复接地”。
     
发表于 2012-3-5 17: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惹火贴。。。
发表于 2012-3-5 20: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5.1.1. Typical earthing systems
Earthing systems are referred to by a letter code indicating their characteristics.
The first letter indicates
T one or more points of the supply are directly earthed (e.g. the neutral at the supply
transformer)
I either the supply is not earthed at all, or it is earthed through a deliberately inserted
impedance to limit the fault current. This system is not permitted for public supplies in
the UK.(I系统在英国公共电源系统中是不允许采用的)
The second letter indicates
T all exposed metalwork and conductive metalwork is connected directly to earth
N all exposed metalwork is connected directly to an earthed supply conductor provided by
the electricity supply company.
The third and fourth letters indicate
S neutral and earth conductor systems are quite separate
C neutral and earth conductors are combined.
Combinations of types are common; in the TN-C-S system the earth and neutral conductors are combined in the supply but are separated at the point of common connection and remain separate throughout the installation. On the supply side, there may be multipl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combined neutral/earth and the mass of the earth(中性导体与地) - referred to as protective multiple earth (PME) (可以多次连接)(称为保护性多重接地)-or a single connection - referred to as protective neutral bond (PNB)(也可以单单连接)(称为保护性连接接零). The majority of systems in the UK are TN-C-S systems with PME.
发表于 2012-3-5 20: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The majority of systems in the UK are TN-C-S systems with PME.
在英国主要采用的系统是保护性多重接地TN-C-S系统,苏州供电局只是没原样照搬,转了一点小弯,供电安全性是不容置疑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4 收起 理由
尺短寸长 + 4 呵呵——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20: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一遍:
1、TN-C-S系统和TT系统,别混淆喽;
2、TN-C-S系统中的配电回路干线,为多幢相互独立的建筑物供电(如64#所举案例),其PEN线出现“多点重复接地”自然允许且是必须的,但它却非“N线重复接地”。

可见,标准术语的胡乱使用,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发表于 2012-3-5 20: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On the supply side, there may be multipl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combined neutral/earth and the mass of the earth

在电源侧,....中性导体/地
没有说PEN,人家就说中性线。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20: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看看规范的TN-C-S和TT系统的定义再说吧,全世界都一样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6 06:36 , Processed in 0.08369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