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查看: 6717|回复: 6

第一类防雷建筑均压环的这个12m 是怎么来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1 03: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
本帖最后由 maoyu7132 于 2011-5-11 03:53 编辑

1.第一类防雷建筑均压环的这个12m 是怎么来的?  有没有20m的说法?-------下面第四条里面的那个‘环间垂直距离不应大于12m’
2. 还有第二条里面--‘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2m’的这个12m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20 收起 理由
东海龙王 + 20 起步了。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5-11 03: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2.4条 当建筑物太高或其它原因难以装设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避雷网时,可将避雷针或网格不大于5m×5m或6m×4m的避雷网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直接装在建筑物上,避雷网应按本规范附录二的规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互相连接。

二、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2m。

三、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管道应符合本规范第3.2.1条二、三款的要求。

四、建筑物应装设均压环,环间垂直距离不应大于   12m  ,所有引下线、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金属设备均应连到环上。均压环可利用电气设备的接地干线环路。
     
发表于 2011-5-11 08: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款,从法拉弟笼的观点看,网格尺寸和引下线间距越小,对雷电感应的屏蔽越好,局部区域电位分布较均匀。

雷电流通过引下线人地,当引下线数量较多且间距较小时,雷电流在局部区域分布也就较均匀,引下线上电压降减小,反击危险也相应减小。

对引下线间距,本规范向IEC1024-1防雷标准靠拢。如果完全采用该标准,则本规范的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引下线间距相应应为10、15、25m。但考虑到我国工业建筑物的柱距,一般均为6m,因此,按6m的倍数考虑,故本规范对引下线间距相应定为12、18、25m。
     
发表于 2011-5-11 08: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防雷规范尽量以新标准IEC 62305系列为准.
发表于 2011-5-11 13: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王说的是。
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04: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49:}   好 我再好好学习下
     
发表于 2011-5-17 08: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smile:}看过,学习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7-4 12:20 , Processed in 0.081372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