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楼主: bsdi

TN与TT的问题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3 16: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P><STRONG>“我引述cqzrm的发言:局部TT的两个地,系统地和保护地分设于室内和室外,保证IEC要求的10米间距几乎是轻而易举。</STRONG></P>
<P><STRONG>请列出其详细出处。我找了很久,没有找到10米的说法。我想该数据至少应和土壤电阻率相关,不应单纯规定就是10米。”</STRONG></P>
<P>《低压电气装置的设计安装和检验》第二版大量引用IEC的做法和论点,<v:shapetype id=_x0000_t75 stroked="f" filled="f" path="m@4@5l@4@11@9@11@9@5xe" o:preferrelative="t" o:spt="75" coordsize="21600,21600"> </v:shapetype>不会贴图很遗憾。看第12章第四节1.第二段,节选:“<STRONG>在户外距变电所设备外壳的保护接地Rb至少10米处另打变电所低压侧系统接地的接地极Rb',这样就实现了10/0.4KV变电所电气上互不影响的两个独立的接地</STRONG>。”<STRONG>图12-4</STRONG></P>
<P>虽然说的是10/0.4KV变电所内TN系统的人身电击防范,但是,在两个独立接地极上做法和TT系统是一致的。</P>
     
发表于 2008-2-13 16: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cqzrm</B></FONT> 在(<I>2008-2-13 16:47:26</I>)的发言<BR>
<P>
<P><STRONG></STRONG></P>《低压电气装置的设计安装和检验》第二版大量引用IEC的做法和论点,<v:shapetype id=_x0000_t75 coordsize="21600,21600" o:spt="75" o:preferrelative="t" path="m@4@5l@4@11@9@11@9@5xe" filled="f" stroked="f"> </v:shapetype>不会贴图很遗憾。看第12章第四节1.第二段,节选:“<STRONG>在户外距变电所设备外壳的保护接地Rb至少10米处另打变电所低压侧系统接地的接地极Rb',这样就实现了10/0.4KV变电所电气上互不影响的两个独立的接地</STRONG>。”<STRONG>图12-4</STRONG></P>
<P>虽然说的是10/0.4KV变电所内TN系统的人身电击防范,但是,在两个独立接地极上做法和TT系统是一致的。</P></DIV>
<P><BR>此书第一版我也有。但这只能是王的观点,并非肯定就是IEC的观点。王不等于IEC。</P>
<P>该间距肯定和土壤电阻率相关,绝对不应是10米这么纯粹的一个数字。我搜集相关资料,已得到5米、10米、15米、20米及30米或50米等不同的说法。我本人倾向于在简化讨论时,宜取20米。<BR></P>
     
发表于 2008-2-13 17: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bsdi</B></FONT> 在(<I>2007-12-24 8:53:38</I>)的发言<BR>
<P>TT系统最大的优点就是不能传导故障电压,而且短路电流小.</P>
<BR></DIV><BR>4线TT如此,而5线TT并非如此。在实际中,4线TT或5线TT都可以存在。<BR>
     
发表于 2008-2-13 17: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P>引用大鼻山:1、  文章说,“漏电电流整定值应大于正常泄露电流的2.5~3倍,所以将漏电电流整定值取为100~500毫安”。我的疑问之一:“漏电电流整定值应大于正常泄露电流的2.5~3倍”,这句话与现行规范(具体条文我就不用引用了吧)明显不符,应为4倍;</P>
<P>1、IEC规定:“<STRONG>IEC和许多国家标准的额定动作电流为I△n的RCD能在0.5I△n~I△n内动作,因此,在RCD后的回路漏电电流必须不大于0.5I△n。</STRONG>”漏电电流整定值应大于正常泄露电流的2.5~3倍是有依据的。</P>
<P>2、三版手册P637:<STRONG>对于配电线路,“应不小于正常泄露电流的2.5倍”;对于单台设备,“应不小于正常泄露电流的4倍”。</STRONG></P>
     
发表于 2008-2-13 17: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P>唉,插不上话就只能提问了。</P>
<P>1、“该间距肯定和土壤电阻率相关,”</P>
<P>这是为什么,给个公式什么的看看吧?</P>
<P>2、“4线TT如此,而5线TT并非如此。”</P>
<P>什么是4线的,什么是5线的?二者的在该问题上的区别到底如何体现的?</P>
     
发表于 2008-2-13 17: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cqzrm</B></FONT> 在(<I>2008-2-13 17:07:41</I>)的发言<BR>
<P>引用大鼻山:1、  文章说,“漏电电流整定值应大于正常泄露电流的2.5~3倍,所以将漏电电流整定值取为100~500毫安”。我的疑问之一:“漏电电流整定值应大于正常泄露电流的2.5~3倍”,这句话与现行规范(具体条文我就不用引用了吧)明显不符,应为4倍;</P>
<P>1、IEC规定:“<STRONG>IEC和许多国家标准的额定动作电流为I△n的RCD能在0.5I△n~I△n内动作,因此,在RCD后的回路漏电电流必须不大于0.5I△n。</STRONG>”漏电电流整定值应大于正常泄露电流的2.5~3倍是有依据的。</P>
<P>2、三版手册P637:<STRONG>对于配电线路,“应不小于正常泄露电流的2.5倍”;对于单台设备,“应不小于正常泄露电流的4倍”。</STRONG></P></DIV>
<P>兄弟,先看看我的原论文吧(2007年第2期):</P>
<P><BR>根据《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 13955-1992)(该规范现有新版,但是条文无大变), RCD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的优选值为0.5倍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I△n。同时前者也不应小于回路的正常运行最大泄漏电流Ix的2倍。因此: <BR>I△n≥2*2Ix <BR>即: <BR>I△n≥4Ix ⑸ <BR>路灯回路正常运行泄漏电流Ix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各灯具正常泄漏电流Ix1、各灯具引接线正常泄漏电流Ix2和干线正常泄漏电流Ix3。 <BR>a. 对于Ix1,根据《电光源的安全要求》(GB 7248-87)规定,“B15d、B22d、E27、E40和G13型灯头的绝缘电阻,在正常气候下不应低于50MΩ,在潮湿气候下不应低于2MΩ”。由此推算HID灯(220V)的正常泄漏电流,分别应是220V/(50~2)MΩ=0.0044~0.11mA。对于单相回路的路灯而言,灯具总泄漏电流即为各灯具泄漏电流之代数和。而对于本文工程实例的三相回路而言,因路灯干线为三相配电且均衡分布,则其泄漏电流之矢量和Ix1基本为0。 <BR>b. 单套灯具的引接线(BVV线,长度为10m)正常泄漏电流可查参考文献的表11-27,近似为50mA/km。若为三相配电回路,可认为其矢量和Ix2为0。 <BR>c. 根据相关资料,电缆干线线路正常泄漏电流可按21.66mA/km计算,故Ix3=(990m/1000m)×21.66mA=21.44mA。于是,一个完整的三相路灯回路的正常最大泄漏电流理论值为Ix= Ix1+ Ix2+ Ix3≈21.44(mA)。实测数据也基本与此相当。 <BR>因此,干线开关RCD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I△n≥4Ix =4×21.44mA=85.76mA。根据RCD的制作规格(优选值), I△n取值为100mA、300mA、500mA等,建议取值300mA及以上。当要和末端灯具开关RCD(0.1s)作时间上的配合时,干线开关RCD的分断时间可取0.2s。 <BR></P>
     
发表于 2008-2-13 17: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此书第一版我也有。但这只能是王的观点,并非肯定就是IEC的观点。王不等于IEC。
<P>该间距肯定和土壤电阻率相关,绝对不应是10米这么纯粹的一个数字。我搜集相关资料,已得到5米、10米、15米、20米及30米或50米等不同的说法。我本人倾向于在简化讨论时,宜取20米。”</P>
<P>不认为王老是神人,如果他能在没有依据的情况下创造出这个论点,他就神了。没有关系的,再讨论。<BR></P>
     
发表于 2008-2-13 17: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总之,当有GB时,我们第一要采用GB,而其他的标准或书籍观点只有靠边站。我的论文采用的就是GB,而不是书籍或其他标准的观点。
     
发表于 2008-2-13 17: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cqzrm</B></FONT> 在(<I>2008-2-13 17:11:47</I>)的发言<BR>“此书第一版我也有。但这只能是王的观点,并非肯定就是IEC的观点。王不等于IEC。<BR>
<P>该间距肯定和土壤电阻率相关,绝对不应是10米这么纯粹的一个数字。我搜集相关资料,已得到5米、10米、15米、20米及30米或50米等不同的说法。我本人倾向于在简化讨论时,宜取20米。”</P>
<P>不认为王老是神人,如果他能在没有依据的情况下创造出这个论点,他就神了。没有关系的,再讨论。<BR></P></DIV><BR>我们讨论问题时,首要考虑的是GB,然后才是行标、地标、IEC,最后才是书籍的观点。<BR>
     
发表于 2008-2-13 17: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P>“首要考虑的是GB,然后才是行标、地标”没有错。但是,不表明GB、行标、地标的观点就没有疑问。都是相对的,GB也是要不断修订,认知也在提高。</P>
<P>其实,引用IEC的观点,是借鉴,某种程度上,IEC的先进性不容置疑,代表了认知的能力。</P>

<div style="color:#A48E7B;text-align:right">「该帖子被 cqzrm 在 2008-2-13 17:28:07 编辑过」</div>
     
发表于 2008-2-13 17: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P>大鼻山认为非国标依据不够国标充分是有道理的。</P>
<P>其他的典故就作为辅助依据好了,说明技术问题还是有一定分歧的。</P>
<P>国标在排除很多分歧之后,使某种问题得到一定的统一,对吧?</P>
<P>大鼻山和任元会的文章也就是一种分歧了,一个主张TN-S,一个主张TT,规范则二者皆可。</P>
<P>二者都有自己主张的具体实施办法,我们都很受益。</P>
<P>我们再回到问题中来,怎么没人回答我84楼的提问?</P>
     
发表于 2008-2-13 17: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cqzrm</B></FONT> 在(<I>2008-2-13 17:26:23</I>)的发言<BR>
<P>“首要考虑的是GB,然后才是行标、地标”没有错。但是,不表明GB、行标、地标的观点就没有疑问。都是相对的,GB也是要不断修订,认知也在提高。</P>
<P>其实,引用IEC的观点,是借鉴,某种程度上,IEC的先进性不容置疑,代表了认知的能力。</P></DIV><BR>可实际上,你只是引用了王书籍的观点(10米),无法证明就是IEC的观点。而在2.5~3倍还是4倍的问题上<BR>,我未见你直接的反驳,也不知道你设计时是否还要执行现行GB?
     
发表于 2008-2-13 17: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你的论文比较深入,佩服。要定量分析,没有确切的数据实在是难。上次,老王说室外路灯就100mA漏电断路器,不好反驳。
     
发表于 2008-2-13 17: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冷若冰</B></FONT> 在(<I>2008-2-13 17:29:06</I>)的发言<BR>
<P>大鼻山认为非国标依据不够国标充分是有道理的。</P>
<P>其他的典故就作为辅助依据好了,说明技术问题还是有一定分歧的。</P>
<P>国标在排除很多分歧之后,使某种问题得到一定的统一,对吧?</P>
<P>大鼻山和任元会的文章也就是一种分歧了,一个主张TN-S,一个主张TT,规范则二者皆可。</P>
<P>二者都有自己主张的具体实施办法,我们都很受益。</P>
<P>我们再回到问题中来,怎么没人回答我84楼的提问?</P></DIV>
<P><BR>1、任的文章论述有局部硬伤,我前面已提及。因为其论据无法证明其论点。</P>
<P>2、我始终认为TN-S和TT同样可以使用(请看我的原论文),但目前的状况,TT绝对不会优于TN-S。相反,TT使用时有较多掣肘和矛盾。</P>
<P><BR> </P>
     
发表于 2008-2-13 17: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TN与TT的问题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冷若冰</B></FONT> 在(<I>2008-2-13 17:10:38</I>)的发言<BR>
<P>唉,插不上话就只能提问了。</P>
<P>1、“该间距肯定和土壤电阻率相关,”</P>
<P>这是为什么,给个公式什么的看看吧?</P>
<P>2、“4线TT如此,而5线TT并非如此。”</P>
<P>什么是4线的,什么是5线的?二者的在该问题上的区别到底如何体现的?</P></DIV>
<P><BR><BR>1、具体公式,冰老弟可以<FONT size=4>参照</FONT>那本常用的防雷GB;</P>
<P>2、联合接地则为5线,分散的则为4线。请看TT系统的定义。</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9 01:22 , Processed in 0.07777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