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2-5-3 21:33:49

本帖最后由 尺短寸长 于 2012-5-3 21:37 编辑

1、老诚认为计算接地故障时,取导体线芯计算温度为 20℃ 的电阻,是错的,尺短佩服你。
2、老诚认为计算接地故障时,取导体线芯计算温度为 20℃ 的电阻,是对的,尺短越发佩服你。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2-5-3 21:35:46

ABB与施耐德是为了算最大长度引入的一个温度系数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2-5-3 21:31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那么老诚老师您老人家,就发明了这个“计算接地故障时,取导体线芯计算温度为 20℃ 的电阻”?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2-5-3 21:38:46

难道这个“温度系数”没有道理吗?

老诚精于计算擅长讲课,说道说道。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2-5-3 21:40:13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2-5-3 21:41:51

算了。
尺短是不懂的。
治学以诚老师是坚持“计算接地故障时,取导体线芯计算温度为 20℃ 的电阻”的。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2-5-3 21:46:14

……导体温度不会上升到多少温度的, 热惰性理论,你不懂的。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2-5-3 21:40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就算您老人家的“热惰性理论”成立,也绝不允许取 20℃ 时的电阻值啊 —— I 服了 YOU !!!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2-5-3 21:49:25

你瞎搅和没有用的。请你回答一下,ABB取了1.5温度系数。施耐德取了1.25,那个对那个错?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2-5-3 21:40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老诚对《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的1.5温度系数,自然也是不屑的。{:smile:}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2-5-3 21:51:18

发言之前,要想一想自己算过几回热稳定问题。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2-5-3 17:54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发言之前,要想一想自己的 20℃ 认知问题。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2-5-3 22:01:22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2-5-3 22:38:18

不幸言中。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2-5-3 22:44:08

编本《老诚配电设计手册》,如何?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2-5-3 22:51:13

不行,还是不让老诚编书的好……{:4_125:}
万一老诚老师热心诚恳地教大家计算接地故障时,真的取导体线芯计算温度为 20℃ 的电阻,岂不坏事。{:4_111:}

入门者 发表于 2012-5-4 10:06:05

引自68#尺总发言:但是别忘了,绝缘出现问题的电缆,靠 SPD 也是保不住的。

   首先说一下,你的这种回答,有点偏题了。我的发言是:雷击或操作过电压,对正常的电缆来说,是不成问题的,电缆有耐冲击过电压指标。注意:“对正常的电缆来说”,不是你说的“绝缘出现问题的电缆”。“绝缘出现问题的电缆”谁都知道,220V电压都会击穿绝缘,更不要说过电压了。

   但我们的观点在慢慢接近,就是发生电缆始端的短路根子集中到绝缘问题上。只要绝缘不出问题,电缆始端短路将变为小概率事故,可忽略电缆始端短路。

入门者 发表于 2012-5-4 10:08:45

再引57#尺总发言: 知道老化了,当然不能。但是,如何知道已老化?

   短路保护,能反映和检测出电缆是否发生了短路。
   但要认识到,这种反映和检测与电缆截面大小无关的。要是为这个目的话,大截面、小截面都能达到,已与短路热稳定校核无关了。也与电缆始端或末端短路无关了。

入门者 发表于 2012-5-4 11:19:37

接88#的发言,分析“导体的热稳定校验,需取电缆的始端”观点的逻辑思维问题。

   发生电缆始端的短路根子集中到绝缘问题上。
   先看一个具体例子,西南院机电院的付总的一篇论文,发表在《建筑电气》2005年第3期上。配电房配出的40A的路灯线路用的就是“导体的热稳定校验,需取电缆的始端”,用了25平方毫米线,40A的开关。

   现在问题是,上述电路会发生过负荷,使电缆绝缘提前老化吗?不会,线径太大了,开关动作电流相对来说太小了。
   电缆在规定的寿命期内,一直处于正常状态,会在电缆中段任何一点发生三相短路的可能性太小了。取电缆的始端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这时应按新的条件,作导体的热稳定校验,不能取始端了,要重新校验,结果电缆截面减小,可能出现会过负荷,再调正再校验,用逐次迫近法得出切合实际的结果。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今天得到的贺湘琨老师的一些规范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