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鼻山
发表于 2010-10-24 10:25:22
所谓代数和,只适合带正、负号(可理解成,对应相位差为0度或180度)的电流有效值的计算;而实际的电气系统,三相的相位差大致均为120度,怎么能用“代数和”来计算呢?!
大鼻山
发表于 2010-10-24 10:30:18
本帖最后由 大鼻山 于 2010-10-24 10:31 编辑
规范的表述建议改为:
剩余电流:同一时刻,汇入电气装置中电气回路给定点的所有带电体电流的相量和。
大鼻山
发表于 2010-10-24 10:34:32
诚版
如果3相都是10A流进呢?你认为N会有电流流出吗?10+10+10?
虽然交流电方向在周期变化,但在电路分析中,对交流电采用相量法分析,电流参考方向都是由电源流向负载的,而且只有相位之分,无正负之分。
LTree2009 发表于 2010-7-14 21:13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难得的清醒人士;却未见版主加分奖励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0-10-24 11:16:45
大鼻山
发表于 2010-10-24 11:40:27
单相线路中,相线电流与中性线电流怎么个矢量和法?又怎么个相量和法?
规范代数和本规定,我认为是说: ...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0-10-24 11:16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代数计算,只适合相位差0或180度;而相量计算,适合0~180度的任何相位差。
代数计算只是相量计算的特例:凡前者能搞定的,后者绝不含糊(但反之却不一定成立)。换而言之,单相回路若能用代数计算,相量计算更不在话下。具体我就不展开了,仔细想想吧
总之,规范中的用语“代数和”属于超低级错误。
大鼻山
发表于 2010-10-24 11:53:04
规范代数和本规定,我认为是说:每相线电流(流进)与每相对应的中性线电流(流出)进行代数和。最后把三相的代数和值相加。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0-10-24 11:16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1、某单相回路中,假设相线流入是10A(有效值),中性线流出是8A(有效值),那么老诚,你敢拍胸脯说,其剩余电流就是代数和,即10-8=2A么???!
2、如果要计算无中性线的三相剩余电流(如电动机供电回路),老兄岂不是要抓狂?!
大鼻山
发表于 2010-10-24 12:00:27
要注意,基尔霍夫定理的一般表达式是i1+i2+i3=0,而不是I1+I2+I3=0
冷若冰
发表于 2010-10-24 13:02:53
究竟是代数和,还是矢量和,规范怎么说的,然后再看看最新的教科书怎么说的。
现在很多新的概念出来了,大家一起学习好了。。。
难得的清醒人士;却未见版主加分奖励————难得觉得清醒,贵宾也可以奖励不是。。。
大鼻山
发表于 2010-10-24 16:15:59
每到关键时刻,关键人物就明智地退避三舍……{:funk:}
大鼻山
发表于 2010-10-24 16:53:55
究竟是代数和,还是矢量和,规范怎么说的,然后再看看最新的教科书怎么说的。
现在很多新的概念出来了, ...
冷若冰 发表于 2010-10-24 13:02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不用搞那么高深莫测、避实就虚、条条绕和新的概念。
代数和、相量和或矢量和,这至少是20年前的术语了,而且至今也没有替代词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0-10-24 17:03:47
冷若冰
发表于 2010-10-24 22:47:11
唉,我都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先欢迎老诚的一笑了之。。。。
代数和、相量和或矢量和——这些概念如果不是有了新的说法,怎么会有分歧?
难道自己学的就是正统,别人学的就是旁门左道?书本都拿出来了,难道不接受就不存在分歧吗?
在这里,吵赢了,会得多少钱还是多少名吗?最多也就是我给你们加的几十个E币。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0-10-25 08:58:22
大鼻山
发表于 2010-10-25 10:07:05
王顾左右而言他。
高{:lol:}{:mad:}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0-10-25 10: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