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楼主: wurenhecai

审图意见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6 23: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哦耶{:48:}{:48:}好耶{:50:}{:50:},兄弟{:handshake:}

今天看书没有白看,至少还能看懂书上写的是什么。。。。

老诚想忽悠我是不是有点难了。。。。。。

老诚————))))))))))))))))))))))))))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13: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联级技术除了个别厂家能做之外,例如国产哪个品牌可以做到?设计人员不能随便给业主定位吧,产生高造价谁承担
     
发表于 2010-12-17 18: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没有级联技术和限流技术,那篇文章的结论就很有参考性了。。。。

我今天又看了一遍,是2005年的文章,不是十年前。。。。。。

限流技术的产生,使得线路的热稳定校核变得轻松了,好事好事。。

是否采用限流技术以后,线路选择是不是满足计算电流就可以了。。。。
     
发表于 2010-12-17 19: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去问问施耐德的售后服务,400800的那个热线,看看限流断路器是不是可以用来计算热稳定
     
发表于 2010-12-17 20: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子,我不是那个意思。。。。

我是说,有了限流技术,断路器出口短路电流受限制了,热稳定校核不就可以省了。。。。

本帖不就这个结果了。。。。。。
     
发表于 2010-12-25 1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刚拿到的审图意见,也是说不满足动热稳定校验,要求复核校验{:sad:}
发表于 2010-12-25 15: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2-25 15: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抄43楼帖再详说。
区域级锁技术:是探测到短路电流,并不是探测到,电流变化的陡度。这种技术是低等技术,仅限于数KA或十数KA,不可再大了,延续周波数十周波(不可太长,估计0.4秒。没详细阅读过本方面的书。)上级断路器探测到短路电流存在时,首先切除跳闸功能,等下级跳,下级在规定时间内不跳,再恢复跳闸功能,并断开线路。

限流断路技术就与双金属片热脱扣无关了,是现代检测技术,发展到能测量线路电流变化陡度(半周波内的陡度,测量的同时完成分断线路功能)了,以陡度来判断是不是短路。陡度大是判定短路的必要条件,并不充分,即断路器动作了不一定是线路发生了短路。地磁浪涌电流也会致其动作。
发表于 2010-12-25 15: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治学以诚 于 2010-12-25 15:56 编辑

1/4周波。

半周波,都已经出现短路电流峰值了。
发表于 2010-12-25 15: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1/4周波,半周波,都出现短路电流峰值了。
     
发表于 2010-12-25 21: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诚,据我所知,双金属片做热脱扣的,也就只有微断而已吧,塑壳的还是别机构的吧。。。。

陡度不一定短路,你是说限流技术会误动作,还是什么意思,别搞得最后都不知道用什么技术才好的结果。。。。

我只知道大家对限流技术的兴趣在于提高下级断路器的分断能力,是否可以对线路热稳定校核有结果还没有人给出结果。。。。

我提出的:限流技术的产生,对线路热稳定校核有一定帮助,是我估计的,没有什么严密的论证,有兴趣的同行可以继续研究。。。。
     
发表于 2010-12-25 21: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好事,你可以好好讨教一下审图老师了。
治学以诚 发表于 2010-12-25 15:37


应该是讨教你的老总,而不是审图人员。。。。。。

审图人员提出问题了,不是为难你,是提出了他的观点。。。。。。

审图和设计是两个不一样的机构和环节。。。。。大家得客观的对待审图机构和设计院的关系哦。。。
发表于 2010-12-27 15: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式2:S≥I*√t /K
1、0.1s≤ t ≤5s,t:短路电流通过的时间;
2、I:短路电流有效值(方均根值),A。 ...
尺短寸长 发表于 2010-12-12 19:12



塑壳的瞬动时间一般取值:0.05s(断路器燃弧时间0.1+断路器固有动作时间0.04s),这个数值是很多专家学者引用的数据。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5 收起 理由
冷若冰 + 5 灌水上榜。。。。时间错了吧。。。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2-27 21: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冷板说的对,0.05s(断路器燃弧时间0.01+断路器固有动作时间0.04s)
     
发表于 2010-12-29 18: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数值是很多专家学者引用的数据。———— 引用来干什么,计算还是探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5 17:55 , Processed in 0.07544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