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查看: 8422|回复: 6

[求助] JGJ 242-2011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3.1.3 条怎么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1 19: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
JGJ 242-2011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3.1.3 住宅建筑的高压供电系统宜采用环网方式,并应满足当地供电部门的规定。

条文说明:
住宅建筑的高压供电系统为目前常见的10KV和部分地区采用的20KV或35KV的供电系统。住宅建筑采用6KV供电系统已经不多见。


住宅建筑的高压供电系统宜采用环网方式。 这个环网是怎么做的?

谁能讲一讲,或推荐个资料,或上传个采用环网方式的图纸?
     
发表于 2011-11-11 20: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从城市配电网到终端。。。。
城市配电网1.jpg
城市配电网.2.jpg
01.jpg
02.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1 E币 +20 收起 理由
东海龙王 + 1 + 20 ok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1-11 21: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2#的你这些图出自哪里?
     
发表于 2011-11-11 22: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做配电网,不要看这个规范。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11: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3.1.3 住宅建筑的高压供电系统宜采用环网方式,并应满足当地供电部门的规定。

小康,你发的图,环网最少都是2路10KV进线,然后形成1个环。

有的小区进线就1路10KV,高压是不是做不了环网?

环网中的每台变压器是不是都用环网柜带?这些变压器的容量有没有限制?

有没有实际做的CAD图?
     
发表于 2011-11-12 12: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理解常规环网应当从上一级变电所不同变压器,或不同其母线开始算起或者定义,简明意赅说从电源点开始,如上图成网接线图中
1:110KV或35KV站下到街坊站得做法。
2:10KV变电所要形成环网应当从本站变压器或其母线开始起,与下一级的400V之间。
3:规范阐述10KV高压侧形成环网,恰说明它想要的是1。
4:1路10KV可以形成环网,开环状态,环网是一种双电源存在形式,1路10Kv开关站搞出来本身就是假性双电源,做成环网也没多大意义。
5:环网是一种配电形式,环网柜是一种配电柜,通常用环网柜来做环网配电,但环网柜不仅仅用于环网配电。
6:环网配电各地要求不一致呀,环网配电进线很多做的是负荷开关,由于继电保护不完整,环网链中干变在800之内较宜,如果改为进线断路器可以放大。
呵呵,乱说的。。。嘿嘿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12: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6.2 中压配电网接线

6.2.2 电缆配电网接线
6.2.2.1  中压电缆配电线路应遵循以下组网原则:
a) 10kV主干电缆网络宜按单环网双环网组网。
b) 组成环网的电源应分别来自不同的变电站或同一变电站的不同段母线。c) 对于环网接线,每一环网的节点数量不宜过多,由环网节点引出的放射支线不宜超过2级。
d) 为简化网络结构,不宜采用从电缆单环网的节点上再派生出小环网的结构形式。
6.2.2.2 中压电缆配电网可采用以下接线方式:
a) 互为备用的“2-1”单环网接线方式:当单回路馈线负荷电流小于或等于其安全载流量的50%时,则两馈线宜组成互为备用的“2-1”单环网接线。
b) 互为备用的“3-1”单环网方式:当单回馈线负荷电流大于其安全载流量的 50%时,三回馈线可组成互为备用的“3-1”单环网接线,每回馈线电缆的负荷电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最高负荷电流不应超过电缆安全载流量的66.7%。
c) 有专用备用线的“N供一备”接线方式:在高负荷密集地区,馈线电缆也可组成“N供一备”的接线,包括“二供一备”、“三供一备”及“四供一备”,这种接线方式主供电缆线路的最高负荷电流可达到该电缆安全载流量的100% ,备用电缆线路正常运行方式下不带负荷。
d) 在A类供电区,当供电可靠性要求很高时,可由四回电缆馈线组成双环网的接线方式。
中压电缆配电线路接线方式见附图C。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7-3 19:29 , Processed in 0.07114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