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特威勒电缆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工程师 谭飞军
摘要:本文从工程的角度,结合国家相关标准,从施工出发,分析了综合布线测试的重要性
关键词:综合布线;测试;从工程角度
正文:
前言
国家标准(GB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对布线工程的检测工作是十分重视的,国标中提出检测及测试记录文档是工程竣工文档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工程验收能否通过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布线测试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布线产品的测试主要体现在两个地方,生产厂家在产品生产环节的检测以及用户或工程安装商在工程验收阶段的测试,本文将从工程的角度来看布线测试的重要性。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工程验收前应进行自检测试、竣工验收测试工作。国标对布线工程的检测内容、规范要求提出两种需要实施的检测:
一、施工前的检查抽测:
(一) 铜缆的抽检:
“应从本批量对绞电缆中的任意三盘中各截出90m长度,加上工程中所选用的连接器件按永久链路测试模型进行抽样测试。如按照信道连接模型进行抽样测试,则电缆和跳线总长度为l00m。另外从本批量电缆配盘中任意抽取三盘进行电缆长度的核准。”
(二)光缆的抽检
“光纤链路通常可以使用可视故障定位仪进行连通性的测试,一般可达3~5kin。故障定位仪也可与光时域反射仪(OTDR)配合检查故障点。光缆外包装受损时也可用相应的光缆测试仪对每根光缆按光纤链路进行衰减和长度测试。”
施工前的检查应该先从产品的外包装开始检测,这是最直观有效的检测方法,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厂商提供给工程现场的到货产品和合同中签订提供的产品在等级、质量、外观上发现不一致的现象以及防止货物在物流运输过程中所造成的损伤。
缆线外包装和外护套需完整无损,当外包装损坏严重时,应测试合格后再在工程中使用;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光缆外包装或光缆护套如有损伤,应对该盘光缆进行光纤性能指标测试,如有断纤,应进行处理,待检查合格才允许使用。光纤检测完毕,光缆端头应密封固定,恢复外包装;配线架、模块、信息插座及其他连接器件的部件应完整。
施工前对产品抽测可以提前发现产品的问题,有效地避免施工中出现返工现象,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
二、施工后的验收测试
综合布线工程电气测试包括电缆系统电气性能测试及光纤系统性能测试。电缆系统电气性能测试项目应根据布线信道或链路的设计等级和布线系统的类别要求制定。各项测试结果应有详细记录,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
(一)验收测试内容
1、 铜缆的工程电气性能测试的主要内容是:
连接图;长度;衰减;近端串音;近端串音功率和;衰减串音比;衰减串音比功率和;等电平远端串音;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和;回波损耗;传播时延;传播时延偏差;插入损耗;直流环路电阻;设计中特殊规定的测试内容;屏蔽层的导通等。
2、光缆的工程电气性能测试的主要内容是:
衰减;长度等。
(二)测试仪器、测试方式:
对于测试仪器要求应能测试信道与链路的性能指标。应具有针对不同布线系统等级的相应精度,应考虑测试仪的功能、电源、使用方法等因素。 测试仪精度应定期检测,每次现场测试前仪表厂家应出示测试仪的精度有效期限证明。测试仪表应具有测试结果的保存功能并提供输出端口,将所有存贮的测试数据输出至计算机和打印机,测试数据必须不被修改,并进行维护和文档管理。测试仪表应提供所有测试项目、概要和详细的报告。测试仪表宜提供汉化的通用人机界面。
测试方式主要是全检或者抽检两种方式。
(三)竣工检测综合合格判定:
1、对绞电缆布线全部检测时,无法修复的链路、信道或不合格线对数量有一项超过被测总数的1%,则判为不合格。
2、光缆布线检测时,如果系统中有一条光纤信道无法修复,则判为不合格。
3、全部检测或抽样检测的结论为合格,则竣工检测的最后结论为合格;全部检测的结论为不合格,则竣工检测的最后结论为不合格。
后记
布线厂商提供的质量保证虽然长达若干年甚至终身,比如德特威勒公司就提供20年的质量保证。但用户仍不要对此过度依赖, 100%严格的验收测试是更明智的,也是必须的。选好了产品和设计方案,只为整个系统的成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安装不认真或水平不够从而使布线系统满足不了应用需求,这是经常发生的。所以经过测试验收100%通过的布线系统从一定意义上可以免除售后质量保证责任,所以说,它更重要。
目前,国内用户往往忽视进行这种严格的“测试验收”。在实际工作中,业主往往对综合布线不太关心,他们关心的重点放在了计算机网络系统、CCTV等其它弱电系统,甚至把综合布线交给装修公司,或者强电安装工程商来安装,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对于线缆测试这一重要环节,就更是不怎么重视,因而造成很多项目根本就不测试,或者只进行通断测试,造成很多布线系统的工程质量问题。
布线系统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信息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现在国际与国家标准十分重视工程的检验工作,都做出了比较严格的规定。如果对布线系统不做测试,不进行合格的验收,工程是无法移交给用户正常使用的。
事实上,在发达国家,对布线的这种严格的“测试验收”非常重视,同时也有非常完善的规范,包括厂商、安装商、用户和监理在内的方方面面都很重视。期待国内也能早点走到这一步。
附,工程测试中主要故障
物理故障——主要是指由于主观因素造成的可以直接观察的故障,如:模块、接头的线序错误,链路的开路、短路、超长等。对于开路、短路、超长这类故障,我们通常利用具有时域反射技术(TDR)的设备进行定位。它的原理是通过在链路一端发送脉冲信号,同时监测反射信号的相位变化及时间,从而确认故障点的距离和状态。精度高的仪器距离误差可控制在2%左右。
物理故障中最常见的要数线序错误。反接(Reverse)、跨接(Cross pairs)、串绕(split pair)等就是这类故障中最典型的。我们知道标准的接线方式(T568A或T568B)能够保证正确的双绞线序,从而使链路的电气性能符合网络应用的需求。而在我测试过的很多布线系统中,由于施工人员或用户不了解打线标准,导致了很多接线故障。这些故障(除串绕外)利用一般的通断型测试仪就能轻易的检测出来,这类仪器价格最便宜的仅几十元。但是能够发现串绕(split pair)故障的仪器,最低的也要数千元。(注:串绕——就是直接将四对对绞线平行插入接头,造成3,6接收线对未双绞。这样的电缆在传输数据时会产生大量的串绕信号,这种噪声会破坏正常信号的传输,从而导致网路传输性能的下降。)物理故障实际上通过随工进行的验证测试是很容易发现和解决的。
电气性能故障——主要是指链路的电气性能指标未达到测试标准的要求。诸如近端串扰、衰减、回波损耗等。随着网络传输速率的不断提高,不同编码技术对带宽需求的不断增加,网络传输对线路的电气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在10BASE-T时代,其编码带宽仅用到了10MHz,并且只用到了4对双交线中的两对(1,2为传输对,3,6为接收对),而当以太网发展到现在的1000BASE-T,最大编码带宽已飞升到100MHz,并且用到了全部四个双绞对进行全双工传输。因此对电气性能测试的标准也越来越高,项目也越来越多。以TIA的标准为例,其测试CAT5的标准TSB67仅规定了四个基本测试项目,其中电气性能参数仅有近端串绕(NEXT)和衰减(Attenuation)两项,而CAT5E的标准TIA-568-A-5-2000测试项目增加到了八项,其中与串扰有关的参数就占到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