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楼主: admin

“我与《建筑电气》共成长 为《建筑电气》送祝福”活动专帖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7: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言、寄语内容日渐丰富,感谢大家的大力支持。但是与《建筑电气》共成长的故事目前还没出现,如果您有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故事”的话,那将是锦上添花的好事,非常期待,非常希望这样的“故事”早点儿出现

希望大家不拘一格,畅所欲言,分享属于我们的《建筑电气》故事……
发表于 2011-8-15 21: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办就是30年,不容易啊!
祝越办越好!!(PS:发现自从由双月刊改为单月刊后,文章的质量有点下降!!)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20 收起 理由
admin + 20 感谢反馈!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8-16 11: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办就是30年,不容易啊!
祝越办越好!!(PS:发现自从由双月刊改为单月刊后,文章的质量有点下降!!)
chen2966 发表于 2011-8-15 21:05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感谢您的祝福和反馈。
个人拙见,您觉得文章可参考性下降了,说明您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这是好事。

另外,以前版面太有限,可能刊登具有一定专业积淀背景作者的文章多些,而现在在继续挖掘老作者的同时,关注了新生代作者的培养,挖掘新的作者,毕竟每个专家的成长都必然会经历从新兵到将军的成长、历练过程,不好以专家的标准来要求我们的所有作者,还是希望给大家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当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提高文章质量,以满足不同专业层面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15: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说明一下:亲笔手书的墨宝、真迹(感言、寄语、故事……)也非常欢迎哦。
发表于 2011-8-17 20: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wwen 于 2011-8-18 12:26 编辑

啊,我来迟了,今天才出差回来,这么热闹这里。建筑电气都是三十年了,不容易啊。

风雨同舟三十年,万众同心铸辉煌,建筑电气而立时,无尽知识书新篇。

建筑电气正是三十而立之时,祝建筑电气越办越好,多书写建筑电气知识之新篇。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20 收起 理由
admin + 20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8-18 09: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知道《建筑电气》是因为向师傅请教图纸上的问题,
然后师傅就递过一本书-------当然就是《建筑电气》,说道:“你问的问题,这书上有。。。。。。”
然后就开始有了自己的《建筑电气》。。。。。。。
现在,刚进单位的小家伙有事来问,我也经常会递过一本《建筑电气》:“这里有你想知道的东西。。。。”
然后,就会发现他们经常关注前台是否有杂志送来了,我想他们以后也会对他们的后辈说:“这书里有你想知道的东西。。。。。”

评分

参与人数 2贡献 +1 E币 +70 威望 +1 收起 理由
尺短寸长 + 20 感情深厚!
admin + 1 + 50 + 1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8-18 12: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刚刚工作时,到处找资料学习电气知识,学习中的不少困惑在《建筑电气》杂志上都能找到讨论的文章,受益匪浅。《建筑电气》仍是国内技术杂志的佼佼者,开阔了设计人员的眼界,带来了新的论题、新的设计理念。祝愿《建筑电气》生日快乐!继续以技术为本,为设计人员服务,为中国建筑电气的进步做贡献。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50 收起 理由
admin + 50 文字原来越多了,故事越来越丰富了,感谢分 ...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8-25 08: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各位的书面故事!!!
发表于 2011-8-26 18: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接触到《建筑电气》是通过网上搜索,看到有“在线投稿”,就试探性地上传了一篇。没想到被录用了,确认函与修改意见基本是同时收到的。令我震惊(我认为这是形容当时感受的最佳词汇)的是:编辑几乎是对每个字和标点进行了批改,对文中数据出处提出了严格要求。我也在很多媒体上发表过技术文章,但像《建筑电气》编辑这样如此认真负责的,可谓“绝无仅有”——我很感动!之后,编辑对于图片清晰度、图表准确性又反复要求确认与修改,可谓严之又严、慎之又慎。《建筑电气》不愧为“核心期刊”,与那些错字连篇、广告成堆的刊物相比,在《建筑电气》上发表文章,能使作者感到“尊严”!

顺便提一句,《建筑电气》用的是再生纸印刷的吧?环保精神体现于此!

感谢《建筑电气》,赋予作者以尊严的刊物,请继续做下去......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50 收起 理由
admin + 50 感谢!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8-28 00: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杂志有7年了,最初能够知道这本杂志,也是刚毕业时师傅在看,我也就随着翻翻,当然当时的感觉是天书一般,如今再翻阅文章,又感觉如良师益友,将技术的难题娓娓道来。随知识面的提高,很多问题已然能够深入探索,并且吸取精华了。
在5年前,我搞来了80年代到如今的每期杂志,从头翻阅一遍,令人感慨万千,如今如雷贯耳的许多牛人的大名,屡屡出现于杂志中,他们多年前的文章,也间接造成了电气行业技术与水平的提高。但是也能看到,20多年前的杂志中,撰写文章的作者,来自五湖四海各个电气相关行业,有施工单位,政府部门,质检单位,运行单位,电力系统等等,如今的杂志文章偏于设计院一家之言,思路远不及当初开阔了。且如今的文章,言必称IEC,外国的思路不容质疑,思路的禁锢可见一斑。
如今要选出30年来所有的文章,对于今日仍有意义的,或者具有历史性里程碑的文章,确实较少了,当然几位大家之作,仍是可以接受时间检验而永不退色的。我一直在想,当初的文章思路,也必然是千锤百炼,修改再三而成的,为何短短十几年,就丧失了生命力了呢?我们今天所写的文章,放诸于30年后,又会是什么地位呢?看到国外论文或者专著的文献,往往引用1930年代-60年代的文章,实在是令人感慨且激人奋进。。。。。。

评分

参与人数 1E币 +50 收起 理由
admin + 50 感谢!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8-30 07: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utt 于 2011-8-30 07:55 编辑

我们尚年轻
――庆《建筑电气》创刊三十周年寄语

我们尚年轻
梦回三十年前
三中全会
送来了
改革开放的春风
树立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尚年轻
历经了
建国立业
一穷二白
从无到有
百业待兴
纵横国际同行业内
国人始有――《建筑电气》

我们尚年轻
观国内、国际
科技日新月异
业内技术推陈出新
新器件、新工艺
新技术、新思维
为第一生产力的价值
赋予了竞争和动力之源

我们尚年轻
网络化、信息量化
电气人间、国际间
信息交流、共享零距离化
论坛中
谈笑间论国内、国际标准
促学习和进步

我们尚年轻
纵贯三十年
《建筑电气》
成为了
交流学术、经验
迸发心灵之火花
展示新科技、产品、思维的平台
成为了
电气业内
我们自己的家园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1 E币 +50 威望 +1 收起 理由
admin + 1 + 50 + 1 诗人!人才呢!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8-30 10: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稀里糊涂我认识了你,懵懵懂懂我喜欢你,彻彻底底爱上你。{:lol:}
发表于 2011-8-30 11: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911room 于 2011-8-30 13:53 编辑

回复 26# zhoutt


三十而立,
继续下去。
严谨治学,
开卷有益!
发表于 2011-8-30 12: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outt 于 2011-8-30 12:36 编辑

回复:28#楼兄弟:911room
      “我们”意指“行业”,行业的发展进程应是没有止境、没有百年之说,若干百年之后仍然在发展和进步;鄙人觉得,有别于吾等凡人的生命的百年之论。
      希望贵刊越办越好,读者越来越多
发表于 2011-8-30 13: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zhoutt

在下觉得:
应永远保持30岁的干劲与心态
应永远保持30岁的求学与质疑
应永远保持30岁的承上与启下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5 23:05 , Processed in 0.07773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