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楼主: 老康阁楼

一个改造小项目的纠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9: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常用接地做法:
1 筏板或箱形基础
      为利于保证施工图质量和便于全国同行间进行交流,《民用建筑工程电气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04DX003为国内民用建筑工程建筑电气施工图的编制提供了示范画法,第13、41页和第68页对利用此种类型基础内钢筋网作接地体作了示范性设计说明。13页接地体施工设计说明:接地极为建筑物基础底梁上的上下两层钢筋中的两根主筋通长焊接形成的基础接地网。41页接地体作法:接地极为基础底板轴线上的上下两层主筋中的两根通长焊接形成的基础接地网。第68页接地体作法:利用建筑物基础作接地体,将基础底板上下两层主筋沿建筑物外圈焊接成环行,并将主轴线上的基础梁及结构地板上下两层主筋相互焊接成网作接地体。以上三种接地体作法都对该类型基础体具体利用基础中哪些钢筋,如何连接作了明确具体的说明。其共同点是利用了基础内上下两层钢筋中的两根主筋,即使基础中单根主筋直径达不到10mm,两根主筋通长及相互焊接既满足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第3.3.5条第四款或3.4.3条第一款要求,又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其作法应该成为建筑电气设计人员进行接地体设计效仿的样板,不应弃之不顾。设计中具体利用的钢筋基础名称应与该工程结构设计相统一,以方便施工。

2 独立基础
      对于独立基础,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这种情况取决于柱网间距,当柱网间距在6m以内时,基础底部一般为3~4 的方形或矩形独立基础或承台,两基础之间只有2~3m,为起到均压作用和方便金属管线的连接,用40*4的镀锌扁钢将独立基础内钢筋焊接连通,并施行总等电位联结。有时,即使柱网间距较大,如建筑的首层地面中附设有许多金属管线,仍可利用基础作为接地装置,将金属管线路与基础内钢筋连接成一体,也可起到均压作用。如利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轻钢结构建筑物,其接地体作法在现行设计中,一般是将基础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用40*4的镀锌扁钢将其连通,并施行总等电位联结。这样处理,接地电阻很小,一般容易达到设计要求。在设计中需注意,应在室外合适位置预留接地连接板,具体作法可以参考国家标准图籍《接地装置安装》(03D501-4)。这样,当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要求时,施工单位可以方便地连接人工接地体和测试接地电阻值,这一点应在设计图纸中有所体现。
      另外,在设计图纸中,还应注意不能泛泛而谈;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做自然接地体;。还应交待清楚用不小于ф10圆钢将基础钢筋和地脚螺栓可靠焊接,具体作法参见国家标准图籍《利用建筑物金属体做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03D501-3)的17页。这样,从接闪器到引下线,再到接地装置,才能形成完整的雷电流通道。
  如果柱网间距较大,而首层地面无金属管线路或管线路很少,就应另加接地装置,这里不再赘述。

3 桩基
      建筑桩基基础,不论挖空桩还是冲孔桩,都是将一根根钢筋混凝土柱子深入地中,直达几十米深的岩层,桩基上部浇筑钢筋混凝土承台与桩基连成一体,承台上面是建筑的剪力墙和柱子。桩基中钢筋作接地体的作法一般是:利用桩基内的主筋作为垂直接地体,将桩基顶部一根钢筋与承台主筋焊接(预制桩基,一般是预制桩基就位后,在顶端打掉一定长度的混凝土,将外露的钢筋与承台钢筋焊接),利用承台、地梁内两条主筋作为水平接地体,承台的主筋又与上面作为引下线的柱(或剪力墙)中钢筋焊接。为了便于进出管线的接地,应在室外地平下0.7m处沿建筑四周外延预埋一些铁件或者用4*4镀锌扁钢围上一圈,这些铁件和镀锌扁钢与作为引下线的钢筋相焊接。
      当建筑物周边有护坡桩时,也应利用其作为接地体,做法是:坡桩顶留出一根钢筋,用φ10圆钢或钢筋,或者用≧25*4扁钢将其连接起来,然后与建筑物基础钢筋连接,与土壤接触的钢材用1:2水泥砂浆保护起来,水泥砂浆保护厚度≧50mm,即直径≧100mm.

4 结束语
      接地体用于将雷电流传导及散流入地,是现代防雷技术措施的基础。其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等电位连接、传导、分流三个防雷措施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对接地体的设计应引起建筑电气设计人员足够重视,使其设计符合规范要求,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轻雷电灾害。
发表于 2011-4-29 14: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扒开原建筑柱子,接到其柱脚钢筋网上,测电阻满足要求就好了。
发表于 2011-4-29 14: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扒开原建筑柱子钢筋,接完后,加固一下就好了
发表于 2011-4-30 10: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环形接地是必须要做的吗?建议不用和原有建筑连接,自己独立接地。在基础下打几组钢管接地极,与建筑基础内钢筋成网格状连接,如实测不合格,再在两侧补打接地极。可否?
     
 楼主| 发表于 2011-4-30 12: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去过现场,地网估计是做不起来,本计划将两栋旧建筑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的整体,两个小于1欧姆的接地电阻并联,现场却找不到原建筑预留扁钢,今将现场图片发送上来
现场1.jpg
现场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4-30 12: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2,想利用路基钢筋和基础桩钢筋做自然接地,加人工接地极满足电阻要求,规范要求接地极埋深0.6,路基钢筋没达到,而且干燥水泥电阻率相当大,连于旧建筑物也不可能,有电缆,需要开挖,还没想到好的办法解决此问题,
问题1,如楼上所言接地一定要形成环形网格吗?民规11.8.1 民用建筑宜优先利用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防雷接地网,当不具备条件时,宜采用圆钢、钢管、角钢或扁钢等金属体作人工接地极。
10 在共用接地网并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网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当符合本规范第11.8.8条的要求时,应利用基础和地梁作为环形接地网
新手不了解,通常我按常规做
问题2,水平接地通常都敷设扁钢,能不能用钢管代替,集肤效应能否解释
     
 楼主| 发表于 2011-4-30 12: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尺短寸长


    原建筑物1经现场确定为三雷防雷,4处引下线,建筑物2为钢结构,钢柱引下
     
发表于 2011-4-30 13: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1# 图中的“80米”难道不是“原建筑物1” 的长度?
难道是“原建筑物1” 的周长?
又或者是紫色线的周长?


GB50057-2010(报批稿内容):
防直击雷的引下线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边沿不应小于3m。当小于3m时,防接触电压、旁侧闪络电压和跨步电压必须采取下列的措施之一:

防接触电压、旁侧闪络电压措施:
(1)利用建筑物金属构架和建筑物互相连接的钢筋在电气上是贯通且不少于10根柱子的自然引下线,这些柱子包括位于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
(2)引下线3m范围内土壤地表层的电阻率不小于50kΩm。

注:采用5cm厚沥青层或15cm厚砾石层的这类绝缘材料层通常符合本要求。

(3)外露引下线,其距地面2.7m以下的导体用耐1.2/50μs冲击电压100kV的绝缘层隔离,例如用不小于3mm厚的交联聚乙烯管。
(4)设立阻止人员进入的护拦或警示牌。护拦与引下线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

防跨步电压的措施:
(1)利用建筑物金属构架和建筑物互相连接的钢筋在电气上是贯通且不少于10根柱子的自然引下线,这些柱子包括位于建筑物四周和建筑物内。
(2)引下线3m范围内土壤地表层的电阻率不小于50kΩm。
注:采用5cm厚沥青层或15cm厚砾石层的这类绝缘材料层通常符合本要求。
(3)用网状接地装置对地面作均衡电压处理。

(4)设立阻止人员进入的护拦或警示牌。护拦与引下线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15: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月之后这个项目终于有问题找我了,当初由于地面不能开挖,接地网做不起来,当初要求仅仅利用基础桩和人工接地极,达到电阻要求,地面很难做出均压处理,汗,当初争吵过,纠结过
因接地出图小可觉得做法欠缺,干脆没出,只写了说明,现施工队询问:弱电接地是否要和强电接地要分开么?

1.很多机房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直接从地网引出扁钢至机房,是不是要分开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
2.弱电机柜接地就引自一根扁钢接至基础桩或者接地极上,可好?
3.强弱电接地是否共用接地网,共用后有哪些好处?
     
发表于 2011-5-25 06: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去看看这个《GB 16895.17-2002-T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第548节:信息技术装置的接地配置和等电位联结》,对你有无参考价值。
     
发表于 2011-5-25 17: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gf2002 于 2011-5-25 17:22 编辑

回复 1# 老康阁楼

接地网的目的就是使接地电阻达到要求而已
试想如果采用人工接地会怎样做?
建议改造部分采用人工接地,并与原有两栋楼得接地装置可靠焊连,原有两栋楼预留的供增打接地极的扁钢一定要找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7-1 07:08 , Processed in 0.07097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