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楼主: dqaq

[问题探讨] 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TT系统——以路灯为例(24#有文章推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3 10: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dqaq 发表于 2024-1-3 09:58
20m这条在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中也有。刚查了一下条文说明,还真是我10#猜的那个意思。但总感觉还是只有 ...

很容易能够分清楚20米的话,也就不纠结了。

实际中,很难找到某个路灯回路完全或大部分位于建筑20米以外,首先,带地库的小区商业等就完全pass了。然后,即使是市政道路,建筑退距普遍在5米,10米,都小于20米的间距,除非有绿化带,否则也难以保证20米的距离。

说是电气上有干扰,我也认可,只是感应电压应该不会有伏特级别,对RCD或者整个TT系统几乎没有影响。
     
 楼主| 发表于 2024-1-3 10: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whitepigeon 发表于 2024-1-3 10:22
很容易能够分清楚20米的话,也就不纠结了。

实际中,很难找到某个路灯回路完全或大部分位于建筑20米以 ...

我觉得这个20m,只限于为路灯供电的电源所在的建筑物,以同一基础(电源地)为限。像市政路灯,应该不受这条限制。
     
发表于 2024-1-3 17: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有资料说上海以前建筑配电,多用TT系统,现在都改成TN系统了,不知有这回事不?
     
 楼主| 发表于 2024-1-3 2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azbe 发表于 2024-1-3 17:27
我记得有资料说上海以前建筑配电,多用TT系统,现在都改成TN系统了,不知有这回事不?

       上海原来地标有这个规定。主要是公变配电的住宅,散的,一台公变供的建筑可能都是不同单位的。现在听说不执行这条了,由设计定。
        住宅按栋做TT,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MEB会破坏TT。一是通过电缆铠装层;二是弱电机房与强电共地的情况下,通过通信电缆屏蔽层(现光纤好多了)。
     
发表于 2024-1-6 16: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是谈延伸电位色变。20m是整个接地电阻全部。因为随着流散截面积增大,距离对电阻的影响相应忽略,工程上规定20m后接地电阻不再增加。把接地电阻看作接地极与土壤贴合电阻是不正确的。那种一点接地像TN系统保护导线一样无限制地延长本身就不是TT,虽然它也是独立接地。因为此时接触外露可导电部分,已经是人体和10Ω接地电阻分流了,肯定有延伸电位。如果可以用RCD作为TT辅助功能,那么还要TN干什么。
回复 鲜花 1 鸡蛋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6 22: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dqaq 发表于 2024-1-3 10:34
我觉得这个20m,只限于为路灯供电的电源所在的建筑物,以同一基础(电源地)为限。像市政路灯,应该不受 ...

老师,我没能明白规范这个20m的含义。请您看下我画的图,一般建筑内都会采用TN系统吧,如果路灯此时跟建筑的系统不一样即TT系统,不会传来故障电压,但是路灯此时是TN系统的话,仍然会传来故障电压。
路灯建筑不同.png
路灯建筑相同.png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08: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两件事。
你的分析是对的。TN系统电压转移更危险,但正因如此,才会要求采取辅助等电位等措施预防,可消除危险性。
TT系统要求路灯地在电源地大地电压曲线参考0电位以外的位置,严格符合定义的TT系统才成立。也正因为如此,TT系统不会要求额外的防止转移电压的措施。但如果两个地实际上不独立,还是有电压通过土壤转移,那就会有失防出现。至于这种失防有无危险,或危险有多大,那是另一方面的问题了。
     
发表于 2024-1-7 09: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dqaq 发表于 2024-1-7 08:33
这是两件事。
你的分析是对的。TN系统电压转移更危险,但正因如此,才会要求采取辅助等电位等措施预防,可 ...

好的老师,谢谢您!老师,我还写了另外一篇帖子“校验电机启动对变压器、柴发的影响,本质是校验内阻抗上压降”,您能麻烦给看下吗,说说您的意见

点评

看了的,说得不错。除了母线压降外,还需考虑起动电机的端子压降。  发表于 2024-1-7 09:30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09: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看到一篇我国低压接地系统发展历程的文章,史料比较扎实,推荐一看。

我国低压接地系统的应用和发展.pdf

1.99 MB, 下载次数: 57, 下载积分: E币 -5

回复 鲜花 1 鸡蛋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09: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放眼不同行业(比如电力与建筑电气、工业与民用等),放眼国内外,以及追溯技术发展历程,对打开眼界,接受新事物,是有帮助的。
     
发表于 2024-1-7 09: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dqaq 发表于 2024-1-7 09:35
放眼不同行业(比如电力与建筑电气、工业与民用等),放眼国内外,以及追溯技术发展历程,对打开眼界,接受 ...

谢谢老师,您说“考虑电机端子的压降”,是指的电机正常运行时的压降吧,启动过程中不需要考虑端子压降吧,很多电机本来就是降压启动。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24#的文章,很有感慨。好多东西都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提出来了。那时候的专家,没有半头白发是不可能当得上的。以那样的年纪,又刚经历过一个封闭的时代,尚且积极接纳并推广新事物,开放包容,转变观念。转眼40年过去了,对略有超出认知范围的事物,开放还是封闭,积极认知还是顽强抵抗,可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回复 鲜花 1 鸡蛋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10: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轻云舟 发表于 2024-1-7 09:59
谢谢老师,您说“考虑电机端子的压降”,是指的电机正常运行时的压降吧,启动过程中不需要考虑端子压降吧 ...

一般指要求的起动转矩大的重载起动情况,有可能因端子起动电压过低导致启动时间变长,热继动作跳闸。降压起动也是需要转矩符合要求才可行的。加大电机线路截面积,对电机端子启动压降是有利的,但对母线压降是不利的。《建筑电气》多年前有王明全的文章,专门说过这事。

点评

明白了,非常感谢!  发表于 2024-1-7 11:47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10: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24#的文章,也从技术发展历史的角度揭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电流型RCD与TT系统江湖地位的捆绑关系。可以说,没有电流型RCD,TT系统就没有今天所拥有的地位。
     
发表于 2024-1-7 12: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荣知事 于 2024-1-7 12:33 编辑
dqaq 发表于 2024-1-7 09:26
网上看到一篇我国低压接地系统发展历程的文章,史料比较扎实,推荐一看。

看文章的手法和叙事口气,猜想和 “同一个低压系统可以输出除IT以外的所有系统。” 是同一个人。真乃是谈延伸电压色变。
把20m开外的两个电阻用导线串连起来计算分配电压和实际的大地电阻是有区别的。如果是A接地极与B接地极之间,毫无疑问始端对末端和两个电阻串联有类似之处。但是,在两个接地极中间就不同了。流散电流是在一个近似无穷大截面中流通,地面只是无数条路径的其中几条。绝大部分电流是被其他路径所短路。如果真是这样,岂不保护导线成了杀人线。比如,一个凤高月黑的夜晚,一条广告灯线断落的地上,擦出道道火光。
保护接零是以切断电源为手段的一种保护。六七十年代应该材料和资金的匮乏,低压过流保护未能完善,甚至八十年代初期城市居民也未必普及断路器。所以制约了TN系统的采用。保护接地是一种短接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和人员站位电位差的一种保护措施。绝不是把故障电流导入大地。那种接地以后才是零电位,这和电力系统无关。这个参考点“零”是相对于人的站位。“零线”和接地无关。
IT系统最大的优点就是系统对地分布电容很小,容抗很大,故障电流小于人身安全电流。IEC不建议输出中性线,是担心系统不能感知中性线接地。而不是相线碰触电气外部可导电部分的过电压。既然IT系统有保护接零那么保护也应该动作。IT系统的T可以告知系统有接地故障,没有T系统是不能感知的。同样T线不可以无限制地延长。再说,TT系统哪一个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对相线不存在电位差呢?没关系啊。
还是这句老话,如果切断电源可以被RCD所替代,那何须保护接零存在。保护灵敏度在RCD下绝对不是问题。而且省却延伸电位,重复接地,保护导线断开等等所以问题。还用得着纠结先接PE排还是先接PEN排的的问题吗?而且还可以省却变压器△/yn连接,让供电少一些麻烦。
回复 鲜花 1 鸡蛋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30 02:25 , Processed in 0.0737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