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建筑电气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查看: 11330|回复: 9

[求助]如何选择电能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 21: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注册

×
请问:如何选择电能表?在不加互感器的情况下,是按计算电流的多少选择呢?有的说0.3倍,有的说0.5倍,电流超过多少要加互感器?互感器的一次电流与计算电流间有是什么关系?
发表于 2008-6-2 21: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求助]如何选择电能表?

<P>电能表与电流互感器的合理选用 </P>
<P>低压计量装置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电流互感器(TA)和电能表选用不当、联用不妥的现象,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P>
<P>特别在农村用电中,存在问题更为普遍。例如,有一个用电户安装了一台20 kV·A变压器,电工在计量装置中配</P>
<P>3只50/5 A的TA,再联用一只DT8—25(50)的电能表,一个月下来只计得用电量450 kW·h左右。</P>
<P>像TA变比选大、配小、准确级次不够,电能表容量偏大、偏小等更是常见。笔者结合工作实际,针对计量装置的一些技术问题和有关规章,</P>
<P>谈一些肤浅认识,以供大家参考。 </P>
<P>1 TA的合理选用 </P>
<P>1.1 本地区用电户多属第Ⅳ类、第Ⅴ类电能表计量装置,老规程要求TA准确级次为0.5级就可以,</P>
<P>而新的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要求,应配置准确级次为0.5S级的TA。<BR> <BR>1.2 现在安装的低压电流互感器多采用穿心式,灵活性大,可根据实际负荷电流大小选择变比,</P>
<P>但确定穿绕匝数要注意铭牌标注方法,否则容易出错。通常穿绕匝数是以穿绕入互感器中心的匝数为准,</P>
<P>而不是以绕在外围的匝数为准,当误为外围匝数时,计算计量电能将会出现很大差错。 </P>
<P>1.3 TA如何选择,简单说来就是怎样确定额定一次电流的问题。它应“保证其在正常运行中的实际负荷电流达到</P>
<P>额定值的60%左右,至少应不小于30%”。如有一台100 kV·A配变供制砖机生产用电,负荷率为70%左右,</P>
<P>那么在正常生产时的实际负荷电流约100 A,按上面所述标准选择,就应该配置150/5 A规格的TA,</P>
<P>这样就保证了轻负荷时工作电流不低于30%额定值,同时也满足了对TA的二次侧实际负荷的要求。 </P>
<P>1.4 TA变比选大,在实际工作中常发生。当用电处在轻负荷时,实际负荷电流将低于TA的一次额定电流的30%,</P>
<P>特别当负载电流低到标定电流值的10%及以下时,比差增加,并且是负误差。所以,为了避免TA长期运行在低值区间,</P>
<P>对于农村负荷或变化较大的负荷,宜选用高于60%额定值,只要最大负荷电流不超过额定值的120%即可。 </P>
<P>1.5 TA变比选小,这种状况仅发生在电工对实际负荷调查不清,或用电户增加了用电负荷的时候。</P>
<P>曾有书上介绍TA最大工作电流可达其一次额定电流值的180%,这与DL/T448—2000规程规定不符。</P>
<P>TA长时间过负荷运行也会增大误差,并且铁心和二次线圈会过热使绝缘老化。所以,工作人员应经常测试实际负荷,及时调整TA变比。 </P>
<P>2 电能表的合理选用 </P>
<P>2.1 新规程规定,对于Ⅳ类、Ⅴ类计量装置应选用准确级次2.0级的有功电能表。无功电能表用于Ⅳ类计量装置时配3.0级,</P>
<P>而对于第Ⅴ类计量装置没有作规定。 </P>
<P>2.2 许多资料(也包括老的电能计量规范)介绍或规定,电能表应工作在50%~100%标定电流范围内,误差才小。</P>
<P>当它工作在30%轻载负荷以下,误差变化很大。特别是工作在标定电流10%以下时,因电能表的补偿装置调整限制,不能保证其准确度,</P>
<P>超出允许范围的负误差更大。所以,新颁规程提出“为提高低负荷计量的准确性,应选用过载4倍及以上的电能表”。</P>
<P>目前,D86系列表属此类型,其计量负荷范围宽,正在广泛推广使用。 </P>
<P>2.3 在低压供电线路中,老的规程规定负荷电流为80 A及以下时,宜采用直接接入式电能表。新规程作了修正,降为负荷电流为50 A及以下宜采用直接接入式电能表,而且标明选配方法:“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正常运行负荷电流的30%左右。”例如,正常运行负荷电流为30 A,按30%选择它的标定电流就是9 A,规范D86系列表就是选用10(40) A规格表。这样,既保证了在轻负荷运行时不小于30%标定电流,也满足了满负荷运行时不超过它的最大电流。 </P>
<P>3 TA与电能表的最优联用 </P>
<P>3.1 新规程规定“经电流互感器接入的电能表,其标定电流宜不超过电流互感器额定二次电流的30%,其额定最大电流</P>
<P>应为电流互感器额定二次电流的120%左右”。老规程没有这样明确规定,所以,用DT8—25(50)电能表与TA联用是不妥的。</P>
<P>TA二次电流已标准化为5A,那么它的30%就是1.5 A,其额定最大电流值就是6A,D86系列三相(单相)1.5(6) A</P>
<P>型式的电能表就是专为配用TA设计的。它的启动电流只有7.5 mA,使10%的实际负载计量准确度比老式5 A电能表提高了</P>
<P>3.3倍,从而躲过了轻载误差,相应提高了经济效益。 </P>
<P>3.2 接入非中性点绝缘系统的电能计量装置,可采用“3只感应式无止逆单相电能表”,这也是新规程增加的内容。但还需注意: </P>
<P>①与TA联用只能采用1.5(6) A或3(6) A两种规格的单相电能表,而且不能简单接用,必须经电能表检试人员把</P>
<P>内部接线改成电压、电流分开进线形式(如说明书上接线图),接线才正确,不经分开而直接接用属不正确接线,它会影响TA</P>
<P>变比产生误差; </P>
<P>②由于负荷性质变化,功率因数不同,计量三相四线负荷时会出现一表反转,注意在计算总电量时不可将三表的“代数和”</P>
<P>错算成三表的“算术和”,给一方造成经济损失。 </P>
<P>3.3 为了保证综合误差在允许范围内,TA的二次侧装接负载不能超过额定负载,否则也会增大误差。所以,要求TA</P>
<P>的二次连线电阻、接触电阻及接用仪表内阻之和不应超过二次额定负载。规程要求采用4 mm2及以上的单芯铜质绝缘线。</P>
<P>但是,现在的低压计量装置普遍装于计量箱内,TA二次侧仅接用电能表,二次连线也很短,使用的铜质导线电阻率又很小</P>
<P>(不能再用铝线了),关键是要把接触电阻限制在0.1 Ω以下。TA二次端子螺丝小且短,线粗难以压紧,用2.5 mm2</P>
<P>单股铜线比较软,避免了粗线不易弯曲压不紧的毛病,可保证接触电阻在0.1 Ω以下。 </P>
<P>3.4 为了减少误差,TA与电能表之间连线方式新规程中有更严格的规定。在计量装置中,若采用2只TA则二次绕组</P>
<P>与电能表之间用四线连接,若采用3只TA则二次绕组与电能表之间用六线连接,不得再采用简化的三线或四线连接 <BR></P>
     
发表于 2008-6-2 21: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求助]如何选择电能表?

<P>“电流超过多少要加互感器?”50A。以前好像是75A。</P>
<P>“互感器的一次电流与计算电流间有是什么关系?”(0.7~1)Ijs,我记得是这个关系,有本规范的。</P>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12: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求助]如何选择电能表?

谢谢了
     
发表于 2008-6-3 19: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求助]如何选择电能表?

不客气,以后多灌水交流就好。。。。
发表于 2008-6-4 10: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求助]如何选择电能表?

现在都用电子表的都,老的机械表不准确.
发表于 2008-6-4 11: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求助]如何选择电能表?

还是不太懂...看得有点不懂!
发表于 2008-6-4 15: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求助]如何选择电能表?

<P>与TA联用只能采用1.5(6) A或3(6) A两种规格的单相电能表</P>
<P>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啊?</P>
<P>按上面的算法不是只能用1.5(6)A的电能表吗?</P>
发表于 2008-6-5 01: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求助]如何选择电能表?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吹雪</B></FONT> 在(<I>2008-6-4 10:54:38</I>)的发言<BR>现在都用电子表的都,老的机械表不准确.</DIV>
<P><BR><BR>其实都不准,因为设表收费的是电力公司,校表的也是电力公司。</P>
<P>不信,就用100W灯用5小时,绝对不是半度电,而是多。有无电力公司的同行呵?</P>
发表于 2008-6-9 00: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求助]如何选择电能表?

<P>电力公司专用计量一般按KVA*1.5 计算出电流互感器 一般0.2S 全国通用 0.5 0.2 0.2S 0.5S看当地电力公司计量标准如果不知道按0.2S弄 一般情况下没问题</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热帖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建筑电气》杂志官方论坛 ( 蜀ICP备06020337号-1  

GMT+8, 2025-5-25 21:52 , Processed in 0.06796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