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9 下列场所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并宜采用气体灭火系统 8 其他特殊重要设备室 条文解释:高层民用建筑内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后对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的配电室等,也属于特殊重要设备室。 疑问:对于高层住宅变配电室是否算做重要设备室,是否需要设置气体灭火;目前对于住宅项目,居民用电和动力用电一般分开设置变配电室,如高层住宅变配电室设置气体灭火,对于居民和动力变配电室是否应区分对待。 三、10.1.6 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当建筑内的生产、生活用电被切断时,应仍能保证消防用电。 条文说明““供电回路”,是指从低压总配电室或分配电室至消防设备或消防设备室(如消防水泵房、消防控制室、消防电梯机房等)最末级配电箱的配电线路”, 疑问:对于高层住宅由于单栋消防负荷较低,一般采用楼栋内设置分配电室,分配电室内设置2面独立动力柜(动力柜负载消防负荷与公共用电负荷),由此2面动力柜放射至消防负荷末端配电箱;但对于由变配电室至楼栋动力柜的做法并未明确,目前对于由变配电室至楼栋动力柜本人总结可有3种做法: (1).由变配电室放射式至单体楼栋,优点是可靠性高,缺点是由于负荷较低,电缆截面较小,变配电室出线回路较多,平时主要为电梯负荷,电缆的利用率低,经济性差。 (2).由变配电室采用树干式为多栋楼供电,优点:可充分利用多栋楼正常运行的不同时性,和消防负荷的计算的不同时叠加的特性,电缆截面较方案1 综合较小,导体的利用率较高,变配电室出线回路少,经济性较好;缺点:相比方案1放射式可靠性有所降低,本人认为:对于住宅,由于采用双回路供电,在保护整定合理的前提下对于末端消防设备可靠性依然较高,且对于住宅火灾危险性相对较低,可满足消防负荷要求。 (3)多栋高层住宅为1配电区域,在其中一个楼栋内设置二级配电动力配电柜,由此二级动力柜为各楼栋动力柜供电;优点同方案2,且干线的选择性较方案2更好实施;缺点,增加了1级配电,相比方案2经济性有所降低,可靠性较方案1有所降低。 对于以上的2、3方案是否存在问题 10.1.7 消防配电干线宜按防火分区划分,消防配电支线不宜穿越防火分区。 疑问:对于此条文是否可以理解为优先采用方案1,但根据经济性及火灾的危险程度等综合考虑可采用方案2或3 四、10.1.8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和排烟风机房的消防用电设备及消防电梯等的供电,应在其配电线路的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 本条规定的最末一级配电箱:对于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和排烟风机房的消防用电设备及消防电梯等,为上述消防设备或消防设备室处的最末级配电箱;对于其他消防设备用电,如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等,为这些用电设备所在防火分区的配电箱。 疑问:根据条文解释,其末级配电箱为消防设备室出的最末级配电箱,对于防排烟机房,一般每个机房内1台设备,此时末端实际为控制箱,规范规定为配电箱,是否意味着可以在1个机房内设置配电箱,此配电箱为本机房内风机控制箱和附近的其他消防风机供电。
请王总,对以上的疑问也予以讲解吧
胡思乱想可能有二:
1、这一届的设计师和审图师不行,不能理解规范的本意,而且总是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老总们只好不辞劳苦,全国各地奔波,辛勤讲课。我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工作时间,启发民智,收一点劳务费也是应该的嘛。
2、这一届的规范编制人不行。逻辑不通,词不达意,没有疑难也要制造疑难。规范上都写明白了,疑难解析解答讲座谁还来啊?现在不是有谣传说老师课堂上讲一半,补习班上再讲一半吗?彼此彼此{:1_428:} 二点半太阳 发表于 2018-9-13 10:36
胡思乱想可能有二:
1、这一届的设计师和审图师不行,不能理解规范的本意,而且总是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 ...
不是的,这里面有个巨大的利益在里面。
我这个,就是一家培训中介给的,每个人去听课,得交1980元,专家拿多少,中介拿多少不得而知。我估计,中介也会怂着专家,有没有疑难多讲讲,我们好赚钱。
不过我是不会去的,诚版居然怀疑我做广告,好笑,我只是想着大家通过问题,来提高水平 树欲静而风不止 发表于 2018-9-13 10:49
不是的,这里面有个巨大的利益在里面。
我这个,就是一家培训中介给的,每个人去听课,得交1980元,专家 ...
树总可知在哪讲? wxy000lb 发表于 2018-9-13 15:33
树总可知在哪讲?
时间地点及报名
2018年09月14日---16日 北京 (其中14日为全天报到时间)
2018年10月19日---21日 武汉 (其中19日为全天报到时间)
2018年10月26日---28日 上海 (其中26日为全天报到时间)
自打各种规范参编单位里出现了厂家,问题就开始变的复杂了。 电气工程师 发表于 2018-9-14 09:24
自打各种规范参编单位里出现了厂家,问题就开始变的复杂了。
但是现在的电气技术发展这么快,没有厂家参与,编出来的规范和实际产品更会相差千万里啊。 厂家要是真的参与了,有现成的东西也好,就是现在规范搞得厂家得现研发产品,跟不上趟,讨厌那些纯理论还理不通的条文,从设计人开始坑到施工队、产品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