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布置的4支等高避雷针防护范围的计算
本帖最后由 sdmyycd 于 2011-3-14 22:12 编辑今有一超高层屋顶层,建筑物外型尺寸:长45.9米*宽43.5米,欲在屋顶的1~4#位置各设置一支十米的避雷针,呈矩形布置,大约1#~2#距离20米,1#~3#距离17米。保护高度按照局屋顶地面0.8米处的高度。
核算其保护范围是否能全范围保护?列出计算书,无论你用何种计算软件,都要说明计算的布置和理由以及验算过程。 想问一句,为什么非得要设避雷针呢 本帖最后由 cqzrm 于 2011-3-15 14:15 编辑
保守地说,四根6m高的针就能实现全保护。还用算?。。。{:biggrin:} 没这样做过,都是避雷带,,很少做这种高层的项目,等老手回答! 保守地说,四根6m高的针就能实现全保护。还用算?。。。
cqzrm 发表于 2011-3-15 14:01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可以肯定的说6米的无法实现全保护,你还是计算一下吧 前提是下面几条。离开下面的前提条件谈“全保护”,没什么意思。老雨是否同意?
1、4根针是保护“屋面突出物”,不是保护“楼体;
2、屋面已设网格避雷带;
3、屋面四周避雷带的高度你没有给出?暂按0.8m考虑。 我按滚球法算了一下,避雷针10米不管怎样布置都不够 要是可改变1# 2# 3#4#相对位置,10.5米可布置出,要是不可改变,假设四个避雷针构成的巨型中点和建筑物中点相对应,则需要15米,不知道对不对? 要是可改变1# 2# 3#4#相对位置,10.5米可布置出,要是不可改变,假设四个避雷针构成的巨型中点和建筑物中点 ...
jiangguoyin 发表于 2011-3-16 20:43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你说的有些道理,我再调整一下位置 前提是下面几条。离开下面的前提条件谈“全保护”,没什么意思。老雨是否同意?
1、4根针是保护“屋面突出 ...
cqzrm 发表于 2011-3-16 13:05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你说的很对。三四百米的超高层在防雷设计上仍属于二类防雷,避雷针只能保护楼顶,如果能保护距地面10米以上高的楼体,避雷针是做不到的。
女儿墙上方按照0.8米高度保护,楼顶面确实设置避雷网,但这只是一种避雷保护,为了这么高的楼体的防雷设计,大都再采用避雷针第二种防雷保护,是楼顶面出于双重保护。
至于楼体都是采用每三层做一均压环,防止侧击雷。 可能我没分清,上面我是按第一类防雷设计了,按第二类防雷避雷针的高度可以小点 本帖最后由 cqzrm 于 2011-3-17 09:53 编辑
你说的很对。三四百米的超高层在防雷设计上仍属于二类防雷,避雷针只能保护楼顶,如果能保护距地面1 ...
sdmyycd 发表于 2011-3-16 22:29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1、只要你同意我的前提条件,可以说4根6m的针对屋顶的全保护足够了。滚球验算一下不难,没什么好纠结的。如果屋顶没有突出物,不设针也没事。
2、双重保护是可以的,但不是必要的。某些地区的防雷中心要求双重保护是另一回事。
3、“ 至于楼体都是采用每三层做一均压环,防止侧击雷。”这种观点要改变了。 在新规范未实施前,只能按照GB50057-94(2000) “ 至于楼体都是采用每三层做一均压环,防止侧击雷。”
均压环,以后统一改成等电位连接环,具有防雷等电位连接的功能。用均压环防侧击,不是那么好听。鉴于侧击的基本特性,可以利用暗装的等电位连接环做为接闪器,防侧击。 1、如果没有其它突出的设备等,不设避雷针单是避雷带已经可以全保护了。
2、按图单设4个避雷针(没避雷带),大概10米高(大概算了算)也可以实现屋面全保护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