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 本帖最后由 wurenhecai 于 2011-3-19 17:01 编辑
国内的防雷规范全面引用IEC标准,抛弃防护角法和网格法,认为滚球法是最安全可靠的一种防雷方式,国内防雷规范里,类似双针或多针的滚球计算,其计算方法就算两个球简单的相交线,令人费解的是,雷电如此大的电磁场,他们之间不会有影响么,磁场之间不会畸变和牵引么,简单的相交线就能保护么,英文的IEC好像没有这方面的计算哦,他们附录中也只有单针保护方法,中国在引进IEC时自己有发扬和广大了此技术?
都是二类防雷,为什么普通高层只在屋顶设避雷网即可,而超高层则需要避雷针保护呢,
弱弱的问 避雷针高度要不要算上下面建筑物的高度?如果这样的话 60米以上怎么算呢? 二类45米以上好像就算不了?
对于超过45米的二类防雷,避雷针无法再计及其建筑高度,也无法再计及地面影响,而要以该建筑物屋顶及其突出物为计算基点。 本帖最后由 大鼻山 于 2011-3-19 19:12 编辑
避雷针必设么?答:可以不设。如果非设不可呢?也没关系。此时,偶认为:
一、跟建筑专业和结构专业充分沟通。最好别让自己突然冒出的四根针状物,把建筑师和结构师给雷到,:-)
二、雨兄这屋顶四角避雷网高度,以及屋顶其他突出物的高度和位置都不明确,因此无法验证这些突出物是否得到保护。
三、不过就雨兄这种规整屋面(突出物也规整时)而言,可简化计算:只需按一针计算即可(且手算可矣)。因为最不利情况就是屋顶四角处,所以可采用滚球法,以某一屋角的避雷网为基点,以最靠近该角的避雷针作校验,以45米为圆半径。让针尖与角网与球面线相触:凡是其他突出物高出此球面线的,则得不到保护;反之得到保护。
2、按图单设4个避雷针(没避雷带),大概10米高(大概算了算)也可以实现屋面全保护了。
不代表 发表于 2011-3-17 10:50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没那么绝对吧,呵呵。假设屋顶本身就有高达10米的某突出物呢? 国内的防雷规范全面引用IEC标准,抛弃防护角法和网格法,认为滚球法是最安全可靠的一种防雷方式,国内防雷规 ...
wurenhecai 发表于 2011-3-19 16:59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1、实际上,IEC是三种方法:滚球、网格和保护角,国标简化为滚球和网格两种方法;
2、外部防雷考虑的是雷电流,滚球模型的关键点是雷击距。电磁场及其影响是内部防雷的事情,和滚球没有直接关系,没必要考虑那么复杂。 老雨的意思是,屋面有网格,按女儿墙处至少0.8m高度有避雷带,想要保护屋面0.8m高度范围的物体,问,按他1楼的方法设4根接闪器,需要多高? 老雨的意思是,屋面有网格,按女儿墙处至少0.8m高度有避雷带,想要保护屋面0.8m高度范围的物体,问,按他1楼 ...
cqzrm 发表于 2011-3-19 22:44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该女儿墙高度至少1.2米吧?加上避雷带,估计都1.4米了。应该不止0.8米。
此外,麻烦告知某屋角到最近避雷针的直线距离?(我没法看清他的图)。 1、实际上,IEC是三种方法:滚球、网格和保护角,国标简化为滚球和网格两种方法;
2、外部防雷考虑的是雷 ...
cqzrm 发表于 2011-3-19 22:40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电磁场及其影响是内部防雷的事情,和滚球没有直接关系---此话有何依据? 该女儿墙高度至少1.2米吧?加上避雷带,估计都1.4米了。应该不止0.8米。
此外,麻烦告知某屋角到最近避雷 ...
大鼻山 发表于 2011-3-20 00:30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1、女儿墙处的避雷带高度肯定不止0.8m,因为没给出,暂按0.8m计算(老雨也是同意的);
2、我估了一下,最不利点(对角线最大处)约18m多,按20m计算。
不明白为什么会算出4根10m高的针来。几何作图就简单的要死。 有个偷懒但精度不高的办法,即折线法:将避雷针针尖与附近女儿墙避雷带逐点连线,形成一个空间连续面——位于该连续面之下的突出物,得到保护;高出的,则得不到保护。 个人觉得采用防护角法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