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TT和TN保护的区别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治学以诚</B></FONT> 在(<I>2008-4-29 8:27:47</I>)的发言<BR><P>同一个系统,加漏电满足Ia*RA〈50V,就叫TT系统。</P>
<P>不加漏电,就不满足,不满足,是不是顺理成章就不是TT了?</P>
<P>别开玩笑好不好?</P></DIV><BR><BR>是谬论吧。
回复:TT和TN保护的区别
<P>各有各自的用途</P>回复:TT和TN保护的区别
诚版你的说法太简化,应用场所你再看看,还要考虑其它问题,建议看看再确定。回复:TT和TN保护的区别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治学以诚</B></FONT> 在(<I>2008-4-29 13:56:26</I>)的发言<BR><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qianzy</B></FONT> 在(<I>2008-4-28 22:08:23</I>)的发言<BR>
<P>bsdi 你在50V问题上真正掉进诚版的误区了,无论设计还是理论,都没有要求故障时设备外壳故障电压小于50V,保证小于50V是不可能的和不安全的。所以只是以50V电压针对故障点接地电阻计算出保护动作电流Ia,而不考虑Id的大小。这也是TT和TN保护的区别所在。</P></DIV>
<P>第4.4.5条 总等电位联结固然能大大降低接触电压,如果建筑物离电源较远,建筑物内线路过长,则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间和接触电压都可能超过规定的限值。</P>
<P>这时应在局部范围内作辅助等电位联结,图4。4.5—1为其中一例。图中双手承受的接触电压Uc为电气设备M与暖气片Ra之间的电位差;其值为a-b-c段PE线上的故障电流Id产生的电压降,<FONT color=#ff3300>由于此段线路较长,电压降超过50V,</FONT>但因离电源远,故障电流不能使过电流保护电器在5s内切断故障。为保证人身安全应如图虚线所示作辅助等电位联结。这时接触电压降低为a-b段PE线的电压降,其值小于安全电压限值50V。</P>
<P>实际上,由于辅助等电位联结后故障电流的分流使Ra电位升高,接触电压将更降低。</P>
<P>也可将图中的Ra与M直接连接,如图4.4.5—2虚线所示,这时人体承受的接触电压仅 ,为故障电流的分流在R与M间等电位联接线d一e上产生的电压降,显然此值将小于50V。</P>
<P>图中Bm和BL分别为总等电位联结和辅助等电位联结端子板。</P>
<P>上例说明辅助等电位的目的在于使接触电压降低至安全电压限值50V以下,而不是缩短保护电器动作时间。</P>
<P>为<FONT color=#f73809>使接触电压不超过50V,应使:</FONT></P><FONT color=#f73809>
<P><FONT color=#000000>第4.4.3条 按防电击保护的分级电气设备共分0、I、Ⅱ、Ⅲ四类,详见《电气安全名词术语》(GB4776—84)第3.3.2~3.3.5条规定。</FONT></P>
<P><FONT color=#000000>人体受电击时安全电压限值UL为50V系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479—1的规定</FONT>。<FONT color=#f73809>正常环境下当接触电压不超过50V时,人体可接触此电压而不受伤害。</FONT></P></FONT><BR></DIV>
<P>似乎都有道理.</P>
<P>qianzy的侧重点是接地故障保护电器动作,切断故障回路(如果保护电器足够可靠,应该是很保险的,便于管理和控制的);</P>
<P>诚班的侧重点是人体接触接地故障金属外壳时,人体所承受的故障电压要为安全电压,这样即使是保护电器失灵的情况下也不至于发生电击事故.</P>
<P>我认为,诚班的做法和qianzy的做法是相辅相成的,不存在矛盾.<BR><BR></P>
回复:TT和TN保护的区别
<P>诚版引用等电位和辅助辅助等电位联结保证<FONT color=#000000>接触电压不超过50V是很正确的,这样的理论和做法适用于TN,TT,IT,是保证人身安全的最可靠的方法。如果把此处所说50V作为TT系统设计要求,那就是两回事了。</FONT></P>回复:TT和TN保护的区别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秋石</B></FONT> 在(<I>2008-5-6 22:25:55</I>)的发言<BR>诚版你的说法太简化,应用场所你再看看,还要考虑其它问题,建议看看再确定。</DIV><BR>支持。大鼻山有句话,““专题讲座”固然可以开,但若因个人斩金截铁的观点而误导了他人(尤其是刚入门的年轻人),就有点那个了。<P>我个人认为:当我们作为版主或贵宾时,尤其应注重自己发表的言论的对错;在自己关键的结论的背后,应有可靠的依据和理论支撑。</P>
<P>要知道:特别是刚入门的年轻人,是很容易受到所谓版主或贵宾的舆论诱导的。”</P>
<P>一定要慎重,建筑电气可是品牌产品。<BR></P>
回复:TT和TN保护的区别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qianzy</B></FONT> 在(<I>2008-5-10 10:34:30</I>)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秋石</B></FONT> 在(<I>2008-5-6 22:25:55</I>)的发言<BR>诚版你的说法太简化,应用场所你再看看,还要考虑其它问题,建议看看再确定。</DIV><BR>支持。大鼻山有句话,““专题讲座”固然可以开,但若因个人斩金截铁的观点而误导了他人(尤其是刚入门的年轻人),就有点那个了。<BR>
<P>我个人认为:当我们作为版主或贵宾时,尤其应注重自己发表的言论的对错;在自己关键的结论的背后,应有可靠的依据和理论支撑。</P>
<P>要知道:特别是刚入门的年轻人,是很容易受到所谓版主或贵宾的舆论诱导的。”</P>
<P>一定要慎重,建筑电气可是品牌产品。<BR></P></DIV>
<P><BR>反对!</P>
<P>楼主的论点论据都存在问题:</P>
<P>论点:我们作为版主或贵宾时,尤其应注重自己发表的言论的对错;在自己关键的结论的背后,应有可靠的依据和理论支撑.</P>
<P><FONT color=#ff0000><FONT color=#000000>1)、(论坛寄语)</FONT>在这里,不分资历深浅,不分水平高低,只要有想法,都可以畅所欲言</FONT>(杜绝不文明帖子!);</P>
<P>2)、何为可靠的依据和理论?是不是就是真理?难道有人信口开河?</P>
<P>论据一:特别是刚入门的年轻人,是很容易受到所谓版主或贵宾的舆论诱导的。</P>
<P>论据二:一定要慎重,建筑电气可是品牌产品。</P>
<P>1)、刚入门的年轻人,是很容易受到所谓斑竹或贵宾的舆论诱导的。这个论据是论点的有力论据;</P>
<P>只是这里是论坛,况且论点已经在上面遭到反驳。笔者用了“所谓”一词,反映了目前论坛界的普遍情况:斑竹或贵宾学术水平有高有低,不能一概而论。又用了“舆论”一词,既然是舆论,就应该由各位年轻人自己去辨别论证真伪,培养他们鉴别真伪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P>
<P>2)、由于《建筑电气》期刊是品牌,所以推导出“建筑电气”论坛也是品牌,不成立。<BR></P>
回复:TT和TN保护的区别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qianzy</B></FONT> 在(<I>2008-5-10 10:34:30</I>)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秋石</B></FONT> 在(<I>2008-5-6 22:25:55</I>)的发言<BR>诚版你的说法太简化,应用场所你再看看,还要考虑其它问题,建议看看再确定。</DIV><BR>支持。大鼻山有句话,““专题讲座”固然可以开,但若因个人斩金截铁的观点而误导了他人(尤其是刚入门的年轻人),就有点那个了。<BR>
<P>我个人认为:当我们作为版主或贵宾时,尤其应注重自己发表的言论的对错;在自己关键的结论的背后,应有可靠的依据和理论支撑。</P>
<P>要知道:特别是刚入门的年轻人,是很容易受到所谓版主或贵宾的舆论诱导的。”</P>
<P>一定要慎重,建筑电气可是品牌产品。<BR></P></DIV>
<P><BR><BR>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
<P>论坛里,本身就是一个畅所欲言的场所,只要你的言论不会给别人带来伤害,都会是受欢迎的。</P>
<P>很欢迎你来发表你的看法和见解,甚至灌水,能让我觉得你的意义,都是好的。</P>
回复:TT和TN保护的区别
<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 <B>秋石</B></FONT> 在(<I>2008-5-6 22:25:55</I>)的发言<BR>诚版你的说法太简化,应用场所你再看看,还要考虑其它问题,建议看看再确定。</DIV><BR><BR>秋石,你有什么见解,不妨说来大家看看,接着议议?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