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排过载高温
大佬们帮忙分析下这个故障原因:一个项目中更换变压器后,大概运行了5小时左右,主配电柜内某一相的所有分支铜排出现过热,导致热缩套管等附件烧化,最终主断路器才跳闸。
请问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谢谢!
是否有现场照片?以及图纸?或更详细的背景信息
单就你的问题描述:和潮白河大桥一样呢。 新变压器与旧变压器的的相序是否一致? C:\Users\81907\Desktop\新建文件夹 菜鸟(非大佬)继续说,供参考。从图片信息判断温度场分布、并寻找热源点。
A、热缩管龟裂,从裂纹发育方向推测:螺栓未压紧,因接触电阻大而发热。主母排和分支母排结合面处,还有污渍,可能导电膏涂抹过厚。另外,螺栓崭新,柜子初次运行、没有二次紧固?
B、绝缘柱 沿轴向 色泽渐变,根部熔融流延并碳化。 推测:螺栓也未锁紧。
C、隔弧板发烟,烟尘在小母排直线段分布均匀,有长时间低溶度缓沉积的特征。 推测:该相曾有长时间过载电流。 楼主:主配电柜内某一相的所有分支铜排出现过热, ……
再猜测:因安装操作空间受限,该相分支铜排的螺栓均未锁紧,以致发生共性问题。 推荐作法:采用下图的开口扳手,伸入母排的背面、固定螺栓不滑动;正面再用扭矩扳手。 借用楼上的图。推测一下。
第一:过热的热源应该在C处。证据有三:1、螺栓已经高温氧化;2、隔板融化;3、热缩套管已经完全融化或掉落。
第二:A处套管的开裂,系C处发热传到所致,温度要低一些,所以螺栓镀锌层未氧化,隔板未融化,套管虽开裂,但尚未融化或掉落。
综上,推测是C处螺栓接触不良导致发热引起的。开关跳闸应该是长延时脱扣器动作。
还有另一种可能,即C处母排接低断的那端接触不良导致。则开关跳闸可能是长延时脱扣器动作,也可能是低断端子绝缘破坏后短路,瞬时脱扣器动作。 运行5小时后才跳闸,可能有多种因素。最主要的因素,可能是接触不良处温升氧化造成接触电阻增大,又进一步增加发热,升高温度,使氧化进一步加剧。这一正反馈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按上述各楼推测的接触电阻问题,试问:在低压柜通电前有相关测试要求吗?连接处螺栓紧固性有类似力矩扳手的保证措施吗
更换变压器,那出现过热的连接点是本次更换的施工范围吗 本帖最后由 dqaq 于 2025-7-25 11:16 编辑
rainmen_73 发表于 2025-7-25 10:27
按上述各楼推测的接触电阻问题,试问:在低压柜通电前有相关测试要求吗?连接处螺栓紧固性有类似力矩扳手的 ...
这两个问题,就楼主这事而言,坛子里谁也没法回答。但就问题本身而言,我还真了解过一点,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第一个:测试。至今为止,至少我还不知道有通过电气测试能有效发现接触不良的方法。这方面课题组倒见过,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高频波回波测试、混频波特征分析等,都不成功。接触电阻测试不是没用,测出来不行,一定有问题;但测出来可以,未必没问题。这属于超高难问题
第二个:扭矩扳手。不能完全杜绝接触不良,还看工人操作和螺栓螺母加工精细程度。有时螺栓与螺孔轴线有夹角,越拧扭矩越大,扭矩并未完全作用在连接处,部分消耗在了丝扣上。
所以现在的检测,还是运行前的目测法和运行后的红外温度探测等方法。 现架空线外线部分,红外探测还是比较有效的。
本帖最后由 菜鸟求学 于 2025-7-25 11:28 编辑
和Dqaq老师7#楼的判断有所不同,再说下个人看法,请指正。
热缩管的材质应是硅胶,它可以长期耐高温,100、1000h持续耐温200℃、都没问题!
猜测A处负荷电流频繁变化、温度冷热波动,热缩管反复 收缩膨胀,产生直向裂纹;
而C处呢,即使5h、持续600℃或更高温度,它会产生 灰白色SiO2粉末,但不产生炭黑。 C处 分支铜排上的热缩管,没有融化或掉落。C处热缩管表面的黑渍,可能是隔弧板(材质尼龙PA-66或PVC、耐温低) 裂解而产生的碳黑沉积。
以上,不能确定C处的温度最高;但不排除,塑壳断路器的进线端子处也是热源点。
C处的塑壳断路器进线处,未发生相间短路;如果此处短路,短路电流至少十几kA, 、甚至几十kA,会使隔弧板严重变形、甚至炸飞。 请楼主多提供几张照片,也看看其它分支铜排的情况 我用断裂力学理论解释了A处裂纹的成因;再用结构力学,分析L1需要更大的预锁紧力{:1_428:}
三相分支铜排L1、L2、L3,其中L1最短,意味着L1刚度最大! L1抵抗变形的能力 最强!铜排折弯,尺寸有偏差,要通过螺栓预应力、消除装配公差。L1需要的锁紧力最高! 如果L1的锁紧力不足,分支铜排和 主母排之间 会是线接触,而不是充分的面接触。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