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3-26 22: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雷电流应按集中一点入地来考虑。
因为一次放电时间仅仅数微秒。导体内电子甚至来不及完成一次漂移行程。
雨顺风调 发表于 2012-3-21 14:00
这是二楼的帖子,在接闪器上是一点接闪,在地下是一点集中入地。
这是我的观点。
上下两点在客观上,是不是能连线得出一个最捷径的路径,这个我没有亲历,但是,有书上讲到,雷电流是按最捷径的路径入地。
在两点之间的路径关系,我没有谈论到,也没有回避你的问题。
实际上,我是反对简单地用I=dq/dt来研究雷电流的。当时间无限小时,一个电子都能算出无限大的电流来,这是没有意义的。长期以来基于这种思维下对雷电流的计算,我认为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电场的建立是以光的速度建立起来的,而电荷的移动速度却非常小,从接闪器释放出的电子,根本走不到雷云中去,这些电子,如果细算,在数微秒内也就是能移动数几十米,就不得了,完全可以算出来。金属导体中电子的漂移速度约为10-4米/秒这个数量级。
这个问题的另一种思维方式,可以假想,在雷电发生的临界时刻,在雷云与接闪器之间挂个电压表,测量电压如果是10亿伏。那么在雷云与接地装置之间再挂个电压表,测量电压,仍应是10亿伏。
现在要论证,在法拉第笼结构中,电子的路径。
先反正一下,如果按电场的建立是以光的速度建立起来的原则思考,所有引下线都有完全一样的电场强度,接地极也是完全一样的,依此来看,所有的引下线就应当平均分配雷电电荷。这一结果与基与稳恒电路,并联电路原理建立起来的分流系数是相矛盾的。
当然,要声明一下,本帖我没有兴趣讨论引下线部分的问题。仅讨论引下线两端雷电流的接续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