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9-15 22: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GB16895.23-2012(IEC60364-6:2006)的C.61.3.6.2
C.61.3.6.2故障回路阻抗的测量:考虑到导体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由于测量是在室温下采用小电流进行,可按以下程序检验由于故障使导体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测得的TN系统故障环路的阻抗值是否符合4-41部分的411.4的要求。
当所测得的故障环路的阻抗值满足下列方程式时,即认为满足了411.4的要求:
Zs(m)≤2/3 Uo /Ia
其中,
Zs(m) 在故障点测得的故障回路起点和终点间的阻抗,Ω;
Uo 相导体对接地的中性导体的电压,V;
Ia 保护电器在表41.1规定的时间内,或按411.4规定的条件,在5s内自动动作的电流,A。
当测得的故障回路阻抗值超过2 Uo /3 Ia时,可按下列程序对故障回路阻抗进行估算,以便对是否符合411.4的规定作更准确的评估:
a)首先在装置的起始端测出电源的相导体—接地的中性导体的环路阻抗Ze;
b)然后测出配电回路相导体和保护导体的电阻;
c)再测出末端回路相导体和保护导体的电阻;
d)考虑到保护电器的允通能量,在故障电流的情况下,按照a)、b)和c)测试的电阻值在温度升高的基础上随之增大;
e)最后将按照d)增大的电阻值,加上电源的线导体与接地的中性导体回路的阻抗Ze,从而得出故障条件下Zs的实际值。
911room 发表于 2013-9-12 12:12
我觉得这段已经说得很客观了,2/3,发过来就是1.5Zs(m)≤Uo /Ia,就是1.5系数。
满足了1.5,就认为满足了411.4的要求;如果不满足1.5,要通过更详细的计算,也可能满足。
怕麻烦就1.5,不怕麻烦就仔细算算。
手册的表格又没说是什么电缆,VV、YJY工作温度不同;保护也可能有短延时没瞬动,动作时间难定,短路电流大小也未知,故障引起的温升也难算。
这么多不定因素,一个表格是做不全的,用个1.5系数就是懒人做法,给大家一个方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