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14 09: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损害源S1来说,从屋顶接闪网受雷后引入的10/350μs雷电流是沿LPS引下线和其它导体从上到下,入地后流散到大地中心。
电位又称电势(电动势)的定义:在电场中指定某点Q为零电位参考点,某点P的电位Vp,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处于该点的位能,即把单位正电荷从P点移至Q点过程中电场力对它做的功。电位是位能,所以下述公式是成立的。
对损害源S1来说,引下线上各点对大地中心电位为 U=UR+UL=IRi+Lc·h·di/dt(《雷规》附录4.2.1 式(8))
可见,引下线h越大,雷击电位越大。引下线节点与各层面上的钢筋相连,各层面上的地电位近似等于引下线节点电位。也就是说,最高层(天面层)地面有最大的雷电位。
随着楼层降低,由引下线上各节点对大地中心电位为U=UR+UL=IRi+Lc·h·di/dt,也随之减小,层面平均电位也随之减小。
到地面层时,U=UR+UL=IRi+Lc·h·di/dt,只剩下U=UR=IRi项,而且雷电流在地面层以上各层的分流作用,入地雷电流In得到均衡,总分流系数进一减小,也是最小,在双重作用下,地面层电位也是入地反击电位,达最小值。
上述是雷电流在建筑物各层面节点电位变化规律:天面层在时间上最早出现最高雷电压;地面层上最迟出现最小雷电压。
这就是基本的电气原理,以下的分析就基于上述原理。
希望作者、秋石、雷电界专家、同行们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