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9-14 19: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29#大鼻山: 我再说白点:设计手册(4-50)第2等式中,“RφP= Rφ+RP” 是错误的推导!
我的结论与你不同,这是唯一的结果。
这是通过三相不对称电路,众多的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对称分量法等学习后得出的,尤其了解对称分量法物理本质后得出的。
1. 对称分量法仅仅是一种计算方法,不能改变电路内各有的物理特性。
2. 以不对称电压为例,用对称分量法将不对称三相电压分解成对称的正序、负序、零序分量,进行像对称三相电路一样的计算,但要记住,反过来正序、负序、零序分量的合成必须等于实际电压。电流也如此。而且计算的目的,求的不是各分量的数值,而是它们的合成量。
3. 由于对称分量的独立性,根据电压、电流分量,有了把实际电路中的电阻、电抗,分解成相对应的正序、负序、零序电阻、电抗,这只是计算过程使用一下而言。得出最后结果值后,这些正序、负序、零序电阻、电抗也需要合成,其合成值必须等于电路原来的数值,如果不等,说明计算过程有差错,就得重新复查。所以说设计手册(4-50)第2等式中,“RφP= Rφ+RP”,必须成立,是对的。
4. 我在7#已指出---导体的电阻是物质的固有特性,决不可能因下列计算方法不同而变化。如果能变化,就意味着通过计算方法的不同,达到---使线路电阻变成可变电阻---来使用,这是违背常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