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5-19 00: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提案是什么,不过看回复写了那么多,估计各方面提了不少,越多其实越麻烦,不是一个部委可以管的,那么基本上就都不管了。
别的方面不了解,我觉得可以先就建筑电气方面跟建设部先提提,可以人大政协,也可以靠老专家的声望去直接跟主管领导提提,个人感觉效果会好点。
建筑电气貌似可以从简单入手慢慢解决,主要有三:
一 规范的编制 规范是设计的根本,这个重要性无须多言。必须有专项且宽裕的资金用来做这个事情。我们现在着急了就是骂规范,恨铁不成钢,其实编制者也很不容易。传说一本供配电规范历时近8年却仅有不足9W之经费,连编委正常的差旅费都不够。很大程度上靠规范编制者个人的单位去负担。唉,更别说规范出台后需要及时收集意见,及时修改了。有了较为充足的资金(当然还要抵制厂商有条件的赞助),保证编制时的调研、考察、实验,并且制度化规范的后续工作,比如完成后定期(例如半年)开会,通过网络,信函等手段收集信息,及时地修订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权威和有法规效力的解释,我相信,现阶段设计中我们争论的很多问题和由此造成的隐患基本都会迎刃而解。
二 注册制度的推广 这个不多说,提高门槛,电气设计不是谁都可以做的。
三 广泛深入的调查电气专业目前的工作量,修订出合理的建筑电气的工作周期和劳动报酬。
有此三点,建筑电气整体水平当迈前一大步!
补充下:规范总是见一个征求意见稿,只提一次意见不够,而且根本不知道自己提的问题看到了没,整个编制过程还是不透明。应该把每次编制规范开会时一些会议纪要公布,让大家看到进度,看到编委们都在考虑什么,怎么解决的。而且不是每个省都有学会嘛,发挥下作用,自己先过滤一次,把精华问题提出来,也希望可以有问有答。还有主管单位不要总说没钱,编规范就要专款专用,随便翻开一本规范,比如民规,印数4W,定价85,这是多少钱?340W,跑去成本,能用于规范编制的应该有多少?不多说........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