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5-17 09: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尺短寸长 于 2012-5-17 09:35 编辑
大鼻山对香港配电系统接地型式变化的分析,很有意思的。
香港发展之初,绝非现今的楼接楼、房挨房,实施TT系统,自然没有什么大问题。
随着市政发展,越来越多的大楼拔地而起,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地下设施:地铁、隧道、管线……
如此,实施TT的空间和可能,变得越来越小——因为这些大楼、地下设施一旦在地下发生相互关联,实施TT系统就存在极大问题。
看看香港市区的楼间距,不难想象。
“大地被不断掏空而不宜再作为接地电流回路”的另一面,可能性则是——
大地被不断掏空,各种地下地铁、隧道、管线……使得其接地电流通路更为良好。
从香港原来的TT,到后来的改良“TT”(即香港王镇辉所言的TNT,实际上也就是大陆的TN-S系统的PE线重复接地),是否是“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呢?
毋庸置疑,实施TT系统也好,采用TN系统也罢,各自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也各有优劣、互有长短,就看在具体的建设工程中,我们电气设计人员如何取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