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11-15 20: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雷电绝不是规范中的波形那个样子。
虽然不能完全确定每个雷电的的过程,但是,对一个特定雷电的研究已经进入到能完全量化的时代了。比捕捉太空粒子的难度小几千万倍。
大量的研究结论认为,经典的雷可以量化在以下的范围以内。
对地放电高度。1000-1500米。
先导是电子带的负电荷。大约0.5-1库仑,速度大约在160000-200000米/秒。
因此先导从雷云到地面也只有1000/200000=5毫秒。
先导至地面放电后,形成一个1-10米直径的电离通道。这一过程是不可见过程。
电离通道形成后,电离的空气,正离子导电,自地面向云放电,放电时间10毫秒,一个放电过程大约是15-20毫秒。一个雷总共要放电10-20次。一个雷击最终放电大约是25-50库仑。包括负电荷。
雷云对地电势是10-30亿伏特,当然这是理论上的,干燥空气的击穿强度是300万伏特/米,乘以云层高就可以了。
典型的雷云对地电势5-10亿伏。
我们看雷电流。
50库仑*1000/20*20=125A这是一个雷的平均电流。持续时间400毫秒。
因此,防雷规范有些严重浪费了。
我们的观念甚至要比弗兰克林还要落后许多。
敢问楼主,我是否可算懂点雷电呢?
即使算,我也不敢回答你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