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9-23 19: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39#140#诚版:
以后就这样称呼了。称呼老师的原因之一,是特敬佩你的独特创新观点,语出惊人,后面有深层次的电气原理。可惜入错了行,要是在研究机构,将会有很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发明。
“入门者兄”真承受不起,至于“理论功力”只有我自知道,比起你们专家级和论坛上许许多多同行,差得多了。
以上是题外话,还是回到主题上来。
我知道 热量、比热、质量、温度关系公式 Q=C*M*ΔT,这个公式只适用绝热状态下的,用在短时、瞬时状态的暂态过渡过程。用散热的平衡原理来计算非允许持续载流量更合适,你提供的计算过程,正在学习中,有可能的话,请提供一点资料,便于深入学习。
最后建议你写一篇论文,关于不同电流下的线缆的实际温度,在不同的温度下的线路电阻。现实意义是对精确计算短路电流有帮助,从而减小电缆的浪费现象,还会对线路压降计算也会带来很大影响。刘介才篇著的《工厂供电》一书,有关线路压降的计算公式ΔU%=∑M/〈C*A〉,随着电缆截面积 A 的变化,电缆温度也会变化,系数 C 应随电缆温度变化也会变化。从该书提供的系数 C 是50度时的数值,而《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压降表格,都是电缆在60度或80度时的数值,而电缆的实际温度是活的,用上述温度有点不适合了。
能耗应包括投入能耗和运行能耗,就电缆来说,要经过铜矿石开采、提炼、成形等过程,这些过程会消耗大量能源,节约用铜量,也是节能,但这往往被一些人所忽视。从这一点说,精确计算电缆的实际温度,内含很大的节能潜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