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5-21 13: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一早为帮儿子付考试费用,乘坐了两部地铁,4#线和10#线。
4#线由于较早投入营运,整个车厢内无疏散指示标志。10#线比4#线晚投运,整列车厢侧壁上方均设置了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为4~5m(目测),且注明“紧急出口在列车的两端”,疏散指示标志均为双向指向。尺短特意走到列车的顶端,发现离端部最近的疏散指示标志,也选用了双向指向。
入门者的“除中间部位设双向疏散指示灯外(只能装一盏)”与论文中“离安全出口最近的指向标志灯选单向,其他中间部位有双向疏散可能的指向标志灯选双向”的设置原则,在审图、建审、验收环节,估计均能通过,也各自均存在利弊(从不同角度看这个问题)。
如果指向标志灯的间距相对小,尺短认为入门者将靠近安全出口的两侧2个(共4个)指向标志灯设置成单向的做法,也是不错的方案。
尺短纠结的问题,倒还并非在这里。
几年前受消防局之邀至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去实地检测消防疏散照明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最后了解、发现最大的一个问题:局部区域(小范围)的疏散光流灯智能控制与火灾模拟发生点不能完美配合。
问题出在疏散光流灯由母灯和子灯组成,每一个母灯可以带15个子灯,子灯的间距为1.5~3m左右(东方艺术中心的子灯间距定为1.5m),若是有15个指向灯(双向可变),距离可能就达到了21~42m,这些子灯左、右指向的频闪,完全听命于母灯。其结果,万一火灾发生点位于子灯的中间部位,则有一部分子灯的频闪指向是错的。
到今天,尺短还想不出好办法。若每个子灯都建立一个地址码,则无异于和母灯一样的功能,太复杂、投资太高了。
唉,好难好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