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3-28 10: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20岁的12个“不“(搞笑)
<P>(六) 不看《读者》 20岁的人不适宜读这本杂志有如下理由: </P>
<P>1、过于相信文中理想化的生活情境,并将伪善作为涤洗心灵的原液,生发廉价的感动。 2、去尝试一些根本无法操作的实践活动。<BR>3、心理敏感,易对微不足道的生活事件发生强烈的反映。 <BR>4、过多关注机遇、运气等不可期的外部因素,并以名人经理为旁证,夸大自我的能力。 5、使阅读趣味单一挑剔,拒绝繁复、深入、曲折和深刻的心灵体验。 <BR><BR>(七) 不看足球 有位教练的话颇耐人寻味:现在,有谁会真正拿足球当回事,有了票子,谁还在乎身后骂名多多。与此相映的是,在喧闹的国内联赛上,一幕幕与金钱有关的丑行就暴露在我们眼皮底下,千万次的“假”问抵不过一纸堂而皇之的调查结论。更有嘲弄此种现象的歌词:我又看见钞票在飞,后有一大堆群人在追,挖门盗洞乐此不疲,只要能留在假A。有了这样的土壤,你还指望它能生长出什么好东西?! <BR><BR>(八) 不交笔友 笔友群有如下特征,男孩子找的笔友大都是女孩,反之亦成立。第一封信大致是介绍自己,吐露想与之结识的意愿,如果有回音,那么她的第二封就会变得更热切,同时在信末提出附加条件:可以互寄照片认识一下对方吗?照片寄过来了,如果双方看者合适,则交往会进一步升级,如果一方不可心,则交往就会中止,一段短暂的邮路情谊也会就此消散,只是苦了那些送信的叔叔们。这也可以成为青春期综合症的一种。很难想象这种交流方式最终有什么结果,或许只有在真正成熟之后,才会对那段岁月有所反思,在信纸上付出的未必都是有用的光阴。20岁,不交笔友,不风花雪月强说愁。 <BR><BR>(九) 不整容 现在,一提及整容好象是少男少女们专和自己容貌过不去的一种教劲儿行为,隆鼻、切眉、纹唇、去皱……这些名目繁多的项目也似乎是为那些渴望美丽的人们设立的。但是,目前这种行业在中国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种种医疗纠纷也常见报端,让那些前仆后继者不免心生惊俱。躺在手术台上,听见器械冰冷的声音,谁能担保渴望美丽最终带来的不是一种难言的伤害呢? 不管怎么说,宽容自己脸上的瑕瑜要比宽容别人容易一些。你不必太挑剔,只要干净、清爽、自然。最舒服的状态下,哪一个生命不是一朵美丽的花呢? </P>
<P>(十) 不买文凭 持假文凭的人在中国有多少,这个不好说,但是从大街小巷上的那些“办文凭”的小广告中,我们可以推断这个市场应是十分庞大的。假文凭泛滥,实际上是唯文凭至上观念产生的恶果。20岁,想学什么都来得及,没有文凭可以选择一种方便的再教育方式,犯不着因一念之差而让自己的心时时刻刻的悬着,多累呀? <BR><BR>(十一)不穿名牌 名牌是什么?穿上了名牌,你的举止做派、甚至性格特征都要在大师们设定的轨道上运行,稍微有那么一点越轨,人们便会品头论足,说你没品位!或者没有学到位!20岁的人怎奈得住如此这般的偏见,他们夜以继日都是疯狂的想法——打碎、毁灭、逃离、释放、重塑。因为这是个个性张扬的年纪,20岁的人生还充满理想和朝气,每个脑门憋得发青的人谁不想自己日后也成个操纵别人的大师?所以,他们在崇尚时尚的同时,又拒绝名牌,这是不是很矛盾呢? <BR><BR>(十二) 不哭 只是为了显示自己要坚强一些,而不需要其他的任何理由!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