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26 14: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断路器的短路接通能力Icm和短时耐受电流Icw,这两个参数就是开关电器的动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我们来设想一下,系统中发生了短路。由于断路器要切断短路电流,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不小于15毫秒。
我们已经知道,冲击短路电流峰值出现在短路后10毫秒,由此可知,断路器一定要能够承受冲击短路电流峰值带来的巨大短路电动力的作用力。
在分析短路电动力时,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个方法是利用比奥.萨伐尔定律来计算,第二个方法是利用能量平衡原理。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短路电动力都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载流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相间距离成反比。也即:
F=F(I2/d)对于断路器而言,它的尺寸有限,导电体的长度当然更有限,因此长度这个参数对短路电动力强度的贡献作用不大,而电流对短路电动力的贡献要大得多。
断路器的参数有两类,一类用于保护线路的参数,一类用于保护断路器自身的参数。显见,断路器的短路接通能力Icm就属于保护自身的参数。
再看短时耐受电流Icw。短时耐受电流是断路器导电体对短路电流热冲击的抵御能力。
说到发热,我们立刻就想到了有效值,只有短路电流的有效值才能对导电体产生热冲击作用。另外,当短路电流对断路器导电体产生热冲击作用时,由于时间短,系统来不及散热,因此短路电流热冲击作用是一个绝热过程。
对于低压电器,短时耐受电流的时间长度一般为1秒,特殊情况下时间长度才设定为3秒。对于中压电器,短时耐受电流的时间长度多半为3秒。
设发热功率为P,我们有:P=I2Rt。
我们再次看见了电流的平方。
也就是说,不管是断路器的热稳定性还是动稳定性,它们都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我们把I2t叫做允通能量。
来看下图:
注意看上图,图中的横坐标是Irms,附注中说明是对称短路电流,其实就是短路电流的交流分量;再看纵坐标Ip,附注中说明是峰值电流。既然是峰值电流,大家一定会想到峰值系数n。事实上,从图中的曲线可以看出,在10kA、20kA和50kA三处,我们看到了曲线有台阶,此台阶正是峰值系数的体现。
峰值电流等于峰值系数乘以短路电流的交流分量。
==============
现在我们来考虑一种应用情况,就是将断路器的脱扣器拆除,换之以继保装置,这种做法在石化项目和电厂项目中很多见。这样做的好处是,通信协议是统一的,便于电力监控SCADA采集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断路器事实上已经变成了隔离开关。于是,断路器的动热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须知,继保装置与断路器的配合关系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毕竟继保装置不能取代断路器的脱扣器。
为此,当ABB在为某核电项目提供开关柜时,特地用继保装置REF542PLUS来取代脱扣器,并在上海做了5500A的短路电流型式试验,由此证明了REF542PLUS可以取代脱扣器,并摸索出取代脱扣器的方法。
在线路中,把不能主动开断短路电流的元件叫做被动元件。隔离开关、接触器、刀闸开关等等,都是被动元件。对于低压开关柜来说,主母线也是被动元件。
在线路中,把具有主动开断短路电流的元件叫做主动元件。主动元件只有两种,就是断路器和熔断器。
现在我们应当明确了,如果断路器被改变功能成为隔离开关时,一定要校核动热稳定性。
另外,当某断路器作为主进线开关时,必须校核它的动热稳定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