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29 10: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入门者 于 2016-1-29 10:36 编辑
后果之四:导线高温度时,发生短路,对短路热稳定校验的影响。由于短路前,导线温度高于常规温度,短路发生时,此时BV型电线的初始温度也应取高温度值147度,按《低压配电设计规范》附录A,k的计算公式,仍取最终温度为160度,则k值由115变为43.8。
当瞬时保护功能切断短路故障线路,电路实际电流为 Iz<Ijs<I2,k值取值原则,可利用现行原则。现行的原则是,不管短路前,线缆实际温度在30度~70度〈聚氯乙烯绝缘〉之间,短路时的初始温度取其最大值的70度。所以当最高运行温度为147度时,计算k值时的初始温度也可取147度。
当瞬时保护功能切断短路故障线路,实际电流接近 I2 时,而且遇到需要SxSxk等于k=115时的数值时,k变小了,则需增大S,增至1.667倍。这意味着BV4 4x1.667=6.668,要选用BV10;BV6 6x1.667=10,要选用BV10。
有意思的是,转了一圈后,回到了原点,I2≤1.45Iz不可能成立,必须回到 I2≤Iz。既然如此,何必当初。按 I2≤Iz 选用线缆,上一帖子的三点后果也不存在了,可放心地按常规设计了。
公式 I2≤1.45Iz 也不是一点没有用处了,本人认为,可用于短时工作制、断续工作制的负载,选择线缆之用。
直觉,有可能长延时保护功能先切断短路故障线路,初步认为,这与实际电流和保护器件脱扣特性曲线有关,这个问题要厂家的专家们去探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