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6-25 09: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上贴2#得出以下结论:
〈1〉 短路持续时间为 5s 时,持续周波为250,若温升按平均0.42度/周波,则得ΔT=0.42度x250=105度,实际温度为105+60=165度。这符合故障回路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法,但其原因不是电流大,而是短路持续时间过长,使允通能量大增。
〈2〉 当采用施耐德 C65 系列产品,具有三级限流:I.I.t允许为一正弦整半波的能量的1/10。即为工频一个周波的能量的1/20。按比例得短路时导线温升为 0.42/20=0.02度。这难道周文中所为的是:“由于测量是在室温下采用小电流进行,而故障时电流很大,导体温度大幅度上升,故障回路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 当采用国内产品,按贺文所述MCB切断时间应小于0.1s,充其量也只有5个周波,短路时导线温升为 0.42x5=2.1度。与“导体温度大幅度上升”也是搭不上边的。其实0.1s也值得探讨的,短路时电流包含周期分量和衰减的直流分量,根据有关理论,由于短路瞬间相位关系,峰值电流发生在第一个周期的0~3/4周期内,磁脱扣力与流过的电流有关,若在峰值电流时也不能脱扣的话,以后更不会有脱扣机会了。触头动作后到完全切断有电弧存在时间,现在的技术已使其时间狠短了,从能量观点,由于电弧电阻存在电弧其间短路电流也减小了,所以磁脱扣器正常时,MCB电路切断时间一般可说约0.02s。导线温升约0.42度。
〈4〉 可见“由于测量是在室温下采用小电流进行,而故障时电流很大,导体温度大幅度上升,故障回路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是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产物,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是脱离实际的错误观点。
〈5〉 周文式〈5〉失去了正确的理论依据,违背了客观事实,是错的,由此而来的数据不能用于阻抗校验,周文表2是错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