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0-8 12: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angyuan 于 2021-10-8 12:13 编辑
以前在化工厂工作过一段时间,说下自己的看法。可能不是很严谨。
1、一般现场电机都要求必须工艺人员到现场查看实际环境、设备状况、核实其它关联设备运行状态后,向生产调度汇报,经生产调度同意后,方可启动。目前除了野外污水处理站还未见到其它工厂有非就地启动的。
2、问下甲方:电气和仪表是一个车间还是两个车间。一般仪表送一个干接点,远程启停全包了。因为电气和仪表经常因为感应电吵架,动不动就说电气串电或感应电把板子烧了。。所以为了分清责任。我们都是把仪表过来的信号通过中继扩展后,再接入电机控制回路。这样可以利用中继多余的点,专门加几个信号灯。仪表启动后,保持一个仪表启动灯常亮,停止后,保持一个仪表停止灯常亮。电机综合保护器和高压电机保护一般不会考虑这种扯皮功能,只能靠电气自己加,要不扯不清责任,就各打五十大板,相比较,工厂,电气没仪表地位高,领导裁判事故责任时也偏向仪表。
3、DCS一般只有远停功能,包括工艺生产调度室也不敢让电气的把远启功能投入,即使设计了也不敢用,担不起责任,因为DCS信号偏弱,说句实在话,在工厂,DCS线内很容易感应电,不是每个施工单位,每一处设备,桥架交叉处都严格按规范来,即使仪表有屏蔽层,电气控制线有屏蔽层,桥架接地。你永远也想不到一条控制线路、DCS线路上,有几处施工为了省事拨开屏蔽线,没有接续的或没有屏蔽接地的。
4、赞成轻云舟的意见,要么,现场只有手动,要么就必须加自动转换开关,倒下空挡才能变为另一种启动方式。当强条对待。工厂无小事,一个阀门没操作对,就可能气管进水造成地基下沉,经济责任很重。更不要说人身事故。不要相信工艺人员操作每次都按程序来,比如上后半夜班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