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pigeon 发表于 2015-10-6 17:41:41

接闪杆(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GB50057的接闪杆保护范围按滚雷法确定。
GB50064-201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的接闪杆保护范围却是按照折线法确定的。
了解了一下,我国最早都是用折线法计算保护范围的,50057-94才沿袭IEC的做法改用滚雷法。

我想知道哪个更好一些,是否用任意一种都行?
或者是由于两本规范的适用性不同造成了做法的不同?

树欲静而风不止 发表于 2015-10-8 09:53:27

变配电所和电力线路防雷保护,用折线法,他们的比高层建筑低,感觉折线法更可靠

mayong 发表于 2024-11-29 09:50:56

建筑类型不同应用不同方法

dqaq 发表于 2024-11-29 10:02:05

本帖最后由 dqaq 于 2024-11-29 10:03 编辑

       两种方法依据的模型不同。一个是库伦模型,以静电力的概念解释雷击点选择;另一个是电气-几何模型,以距离解释雷击点的选择。静电力虽然也与距离有关,但还与电荷量有关,而电荷量又与形状、材质等有关。几何模型与这些都无关,只与尺寸有关。
       两种方法都有数据统计的结果支持。所谓的库伦或几何,不过是一种附会的解释而已。
       架空线折线法是经过运行验证的,滚球法用在复杂形体的防雷上更方便,各有其适用范围,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
       还有网格尺寸法,保护角法等。

dqaq 发表于 2024-11-29 10:10:19

一种物理现象,有多种模型解释,基本上是两种情况。
1、看似相同的物理现象,实际有不同的机理,只是结果看起来一样。
2、还没探求到物理现象的最本质成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接闪杆(避雷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