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墙屋顶压顶屋架防雷处理
本帖最后由 老康阁楼 于 2011-8-2 21:27 编辑内容如下:
原建筑物为三类防雷设计,设置了避雷带,现因装饰要求在屋顶设置了屋架铝板,且为后期安装,原因超过建筑物限制高度,本次对装饰做指导施工修改故有此问题。
1:民规:
11. 6.5 对于利用钢板、铜板、铝板等做屋面的建筑物,当符合下列要求时,宜利用其屋面作为接闪器:
l 金属板之间具有持久的贯通连接;
2 当金属板需要防雷击穿孔时,钢板厚度不应小于4mm,铜板厚度不应小于5mm,铝板厚度不应小于7mm;
3 当金属板不需要防雷击穿孔和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钢板厚度不应小于0.5mm,铜板厚度不应小于0.5mm,铝板厚度不应小于0.65mm,锌板厚度不应小于0.7mm;
2:防雷GB:
第4.1.4条 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屋面作为接闪器,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金属板之间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
二、金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其厚度不应小于0.5mm;
三、金属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时,其厚度,铁板不应小于4mm,铜板不应小于5mm,铝板不应小于7mm;.
本次修改分析:
1:在屋架压顶上设置避雷带,即使设置也为机械夹接,不得采取焊接,因装饰设计的屋架超过原建筑物的限制高度,且为后期安装,故此方法不合适。
2:将屋架视为屋顶大金属器件,不少于两处防雷带连接。因本屋架敷设整个屋面,视为屋顶大金属器件,不合事宜。
3:《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QX/T106-2009 第12条玻璃幕墙章节:兼有防雷功能的幕墙压顶宜采用厚度不小于3mm的铝合金板制造,压顶板的截面积宜不小于70 mm2(幕墙高度不小于150m时)或50 mm2(幕墙高度不大于150m时)。幕墙压顶板体系与主体结构屋顶的防雷装置因由有效连接。
故本次修改建议:原来避雷带不动,提资装饰,屋顶铝板厚度不小于3mm。且与屋顶避雷带有效连接。因民规对铝板要求无防雷穿孔时厚度仅为0.65mm,个人觉得不放心,故倾向此修改3mm,且有效连接。
4:设置避雷针。。
大佬们看看哪种方式修改变更比较合适且省工作量。 参考规范。。。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QX/T106-2009 第12条玻璃幕墙章节:兼有防雷功能的幕墙压顶宜采用厚度不小于3mm的铝合金板制造,压顶板的截面积宜不小于70 mm2(幕墙高度不小于150m时)或50 mm2(幕墙高度不大于150m时)。
个人认为此款规定是针对玻璃幕墙“压顶板”作为接闪线(带)而言。
若屋面采用铝板做装饰(板下无易燃物),则属于“接闪面”(嘿嘿,自说自话),厚度不小于0.65mm就行,见QX/T106-2009表11和GB50057-2010第5.2.7条第2款:。。。。。。铝板不应小于0.65mm。。。。。。 对头,兼有防雷功能的幕墙压顶宜采用厚度不小于3mm的铝合金板制造,压顶板的截面积宜不小于70 mm2或50 mm2。当指的是一圈压顶线,并非面。
1:首先这个“兼”字,我试着解读:防雷带做主要防雷,压顶兼有防雷功特性。
2:为何要强调这一圈压顶线的厚度呢?
3:接闪线和接闪面如何区分,面和线,多少的板和线可以说成是面或者认为是面呢?线多了也就是面了不?撇开规范,3mm我觉得还是可取的,个人还是不放心0.65mm,这数据什么地方来的?
4:翻看杂志温室玻璃幕墙防雷研究文章,文章为二类防雷采用7mm铝合金边框,虽与本案例不同。
当金属板不需要防雷击穿孔0.65,需要为7,我就折中3已发通知装饰方3mm,等等他们意见。 3:接闪线和接闪面如何区分,面和线,多少的板和线可以说成是面或者认为是面呢?线多了也就是面了不?撇开规范,3mm我觉得还是可取的,个人还是不放心0.65mm,这数据什么地方来的?
老康阁楼 发表于 2011-8-3 16:22 http://www.jzdq.net.cn/club/images/common/back.gif
1、GB50601-2010《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附录B就有接闪杆(线、带)的具体要求,对于单根扁铝:厚度不小于3 mm,截面不小于70 mm2。
2、至于“接闪面”则针对金属屋面而言——
GB50601-2010的B.1.2“利用金属屋面做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接闪器时。。。。。。”
GB50057-2010第5.2.7条“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屋面作为接闪器。。。。。。”
只要金属屋面下不存在易燃物,无需忐忑,GB设计规范、验收规范均认可此金属屋面的0.65mm(铝板),QX/T106-2009表11也是如此。
除非老康阁楼所说的装饰工程不是金属屋面而是金属装饰条,那就得另当别论了,是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