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这个公式计算线路压降,误差有多少?
有一计算线路压降的简便方法,即‘负荷力矩’法,就是:电压损失u%=P.L/C.SP为负荷(KW),L功率因数为线路长度(m),C为系数,S为截面积(mm2),它所计算的前提是功率因数=1。实际上多数情况下功率因数不等于1,请问:采用这种计算方法的误差有多大?举例说:有一线路,长550米,负荷是一个三相380V的24KW的电机,采用铝芯电线架空敷设,电机端子电压要求变化不超过+5~-5%,应该用多大的铝线? 不好意思 打错了应该是:L为线路长度(m), “负荷力矩”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的计算电压损失方法,同时计算条件须符合要求,整条线路的导线截面、材料及敷设方式均相同且功率因数等于1。 哈哈哈,这个要算算了,线路比较长,保守一些也不会增加多少投资的。。。。计算之后加大一级、二级,估计也就可以了吧。。。 楼主可以尝试找一下这公式是怎么变化而来的,用最原始的计算电压降的公式来对比一下,就知道误差大概有多少了。
△U=IZ=I(R+jX), I=S/U=(P+jQ)/U.
U以设备点电压初相位为零,大小以额定电压为基准计算 楼主可以试试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