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TN-C-S电源能否通过T接带两个独立的建筑物,是否有违反规范?
是否有违反民规7.4.5.4.2)TN-C-S系统中的PEN导体从某点分为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后,不得再将这些导体互相连接。???
这个不违反规范 当一个建筑发生单相对地故障时,有杂散电流,详见配图,供参考 不违反规范,但是强烈不建议这么设计,故障面大,且杂散电流、转移电压等等,都可能会有问题 讨论一下,这种情况是不是在第一次T接的地方做个重复接地,然后转成TN-S分别供几个单体? 我们不排除重复接地会有电流流经大地回到电源中性点。但是,这就是不希望的电流路径,好像比较勉强。
1、一个接地电流,不经过中性线(注意,这是中性线重复接地,不是PE重复接地。),不经过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偏偏要经过另一个重复接地,回到电源。是不是太随意了呢?重复接地电阻是10欧姆,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是4欧姆。电流应该向哪里流呢?中性线则电阻更小啦,相对于重复接地可以忽略。
2、退一步,即使有电流从另一个重复接地返回电源又如何。这也叫不希望路径?这也叫杂散电流?我们说,电流经过大地会产生诸如微小电火花现象,是一种杂散电流的现象。哪从导线中流通的电流不会有微小电火花现象,不会引起腐蚀,火灾,干扰,通讯。这是建筑电气业内普遍的扩大杂散电流,不了解杂散电流的本质的误导。 这个杂散电流的概念,是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出现的不希望路径电流。
故障后出现的电流,叫故障电流。 现时,有多少文章都在寻找这个杂散电流,在错误地解释这个杂散电流。业内真的是被”问“给误导了。
就说这个因为”系统接地“流过故障电流而使PE、中性线对地点位升高的原因吧。这个与重复接地是没有关系的,是因为故障电流在”系统接地“电阻上产生的压降引起的,是相线接地引起的。重复接地只会减少这个电压降对PE、对中性线对地电位的影响。
难道流过”系统接地“的电流是人们不期望的吗?不是!人们期望当高压电,流入低压绕组时,能够通过这个”系统接地“返回高压,使得高压电对低压系统的威胁减小。在TT系统中,人们期望故障电流能够通过保护导线,返回电源,而不是通过人体。在TN-C-S系统中,人们期望电流能从重复接地导线流,以减少PE对地电位。如果不是这些,我们还要接地干什么呢?
页:
[1]